本報記者 張敏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北京時間4月9日凌晨,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氧科技”或“新氧”)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代碼為SY。
據了解,新氧科技此次承銷商為德意志銀行和中金公司,但公司暫未在招股說明書中透露發行數量、發行價格區間等信息。
收入連續上漲
作為互聯網醫美服務平臺龍頭,新氧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近三年總營收從2016年0.49億元先躍升至2017年的2.59億元,增速高達428%;2018年總營收進一步增長138%至6.17億元(約合8980萬美元)。
新氧科技在凈利潤方面表現也可謂突出。作為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互聯網醫美服務平臺創業公司,新氧科技2018年實現凈利潤5508萬元,同比大幅增長220%。
新氧介紹,公司業務覆蓋中國超過300個城市,吸引近4000家認證醫美機構供用戶選擇,主要包括醫院、門診部和診所。此外,新氧覆蓋包含齒科在內的消費醫療機構總數接近6000家。
流量對于任何一家有互聯網基因的創業公司都至關重要,精準、活躍的流量更是尤為關鍵。
新氧科技招股書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新氧通過社交媒體網絡和特定的媒體平臺傳播的豐富媒體內容,平均每月有超過2.4億的觀看量。
在用戶參與度方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2018年新氧手機app占線上醫美服務手機app用戶每日使用總時長的84.1%。僅2018年,通過新氧平臺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為21億元,占當年線上預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的33.1%。
低獲客成本、高轉化率
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實際收益,新氧的做法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與傳統、剛需型醫療相比,醫美屬于改善型醫療,因此醫美機構始終需要依靠營銷獲客。而國內醫療美容市場的引流費用普遍偏高。有資深醫美業從業者透露,線下醫美診所平均獲客成本為6000元/人,而以往醫療美容機構有40%甚至更高的營銷費用給到渠道。
利潤分攤到不同引流渠道之上,醫美機構的利潤相應攤薄,這些費用又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新氧一方面以精準用戶為敲門磚,吸引整形醫院、整形醫生資源,降低其獲客成本;另一方面向醫美消費者提供咨詢、在線預約服務,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同時恰好解決前述行業的盈利痛點,提高產業透明度,使客戶及消費者均能夠從中獲益。
新氧在其招股書中表示,根據第三方調研反饋,由于其平臺用戶群體高度活躍,對醫美服務供應商而言,新氧的獲客效率要比其他線上渠道更高。
據悉,在醫美整形機構的信息上,新氧把醫美機構的經營牌照、操作案例、從事的項目、價格等大量信息上傳,形成透明的信息庫;在團隊上,新氧在不斷提高醫學背景員工的比例,來對社區內容把關,審核醫生醫院資質、針劑假體等產品是否國內備案、原廠認證等。
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醫美市場
多家專業機構調研報告指出,中國的醫美服務行業規模巨大且增長迅速,未來5年內依然有望維持高速增長。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8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達到1217億元,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6%,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3601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進一步提高至24.2%。
伴隨著行業的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醫美服務市場之一,2017年市場規模排名全球第二,到2021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美服務市場。
隨著醫美服務市場規模的增長,醫美服務供應商透過線上醫美服務平臺的獲客支出占所有線上渠道獲客總支出的比例從2014年的0.9%增加至2018年的7.0%,預計2023年將達到25.6%。且預計獲客總支出將由2018年的1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2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8.2%。
新氧在其招股書中表明,未來,公司將會繼續專注于加強平臺信息和服務的可信度、透明度以及專業度,積極主動地部署人工智能及其他創新技術,持續增強品牌認知度及拓寬用戶獲取渠道,拓展至其他消費醫療領域并觸達新的用戶群體。
16:21 | 聚焦全球市場 共探航運指數期貨新... |
16:19 | 莫高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 |
16:14 | 東方嘉盛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 |
16:12 | 2024年營收不足3億元 蘭州黃河被實... |
16:10 | 甘肅能化2024年實現凈利潤12.14億... |
16:10 | 坤恒順維2024年超三成營收用于研發... |
15:49 | 央行最新部署,事關金融“五篇大文... |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