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煒
隨著內容產業的發展和國內粉絲經濟的火熱,IP內容正逐漸成為商業變現的熱門所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授權商品零售市場總額達700億元,位列世界第五位,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業界普遍認為,國內衍生品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存在多處痛點,在挖掘市場空間的同時,應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模式。
11月23日,針對如何鏈接IP內容方與品牌商家,阿里影業副總裁、阿里魚總裁吳倩接受了包括《證券日報》記者在內的小范圍媒體采訪。
吳倩向記者表示,作為阿里影業旗下的在線版權交易服務平臺,阿里魚要做的,即“依托阿里的大數據和零售生態的加持,為整個授權產業打通一個B2B2C的產業閉環”。
構建行業“水電煤”
在吳倩看來,品牌與IP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一方面,電影、綜藝、劇集、動漫等內容需要持續拉動與消費者互動的體感,而衍生品在一定意義上能夠延長IP的生命周期,長久的維持其熱度及曝光度。
另一方面,IP為品牌方帶來了變現的商機。通過IP內容的加持,品牌方能夠拉新、圈粉、提升商品溢價和品牌力、提高銷售轉化進而擴大銷量。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IP正成為各方探索的重點。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雖然國內衍生品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行業本身仍處于起步階段,IP與品牌如何匹配、銷售庫存壓力如何化解、IP營銷能否實現共振等問題,亟待解決。
對此,吳倩給出的方案,即“為授權產業打通一個B2B2C的產業閉環”。落實在行動層面,記者從阿里方面了解到,目前阿里魚已正式啟動2019年商家共贏計劃,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
其一,在內容端發布“錦鯉計劃”,涵蓋動漫游戲、影視綜藝、藝術文創、明星藝人等多個領域的超400個IP,包括皮卡丘、高達、丑娃娃、頭條都是他、旅行青蛙、頤和園、梵高美術館等。
其二,針對授權鏈路中現存的痛點啟動“魚躍計劃”。推出授權寶、數據寶、版權寶、分銷寶和流量寶等核心產品平臺。
吳倩表示,“五寶”的推出,就是要“為國內外版權方和優質品牌商家提供一站式互聯網授權解決方案”。“從‘魚躍計劃’的角度來說,其實是一個‘水電煤’的基礎賦能”,吳倩向記者解釋,“衍生品想要真正放量、規模化,基礎設施不扎實是不可能的”。
具體來看,“五寶”將對應解決多個行業痛點,覆蓋版權的正版引導及保護、多渠道聯動產生流量加持、整合營銷和渠道的分銷、大數據匹配推薦等方面。“目前數據寶、版權寶已投入使用,流量寶正在搭建,分銷寶正在策劃”,吳倩提到,基礎建設工作正有序推進。
打通內部生態
背靠阿里內部生態及大數據能力,阿里魚具備獨特的資源和優勢。吳倩向記者表示,與傳統的授權代理公司不同,阿里魚能夠持續提供從IP管理、運營,到衍生品開發、銷售等全鏈路基礎設施服務。
舉例來看,今年5月份,阿里魚宣布承接“旅行青蛙”在國內的全鏈路變現推廣。據吳倩表述,針對此IP,阿里魚打造了150余個SKU,截至目前的商品授權金額近2億元,“我們得到了天貓精靈、淘寶心選、天貓超市、聚劃算、天貓母嬰等各方面的支持”。
此外,依托于阿里影業的天然優勢,阿里魚與電影IP聯動密切。“《我不是藥神》作為暑期檔爆款,我們通過口碑收集和大數據匹配,針對影片‘笑中帶淚’的特點,迅速定位了一款紙巾衍生品”,吳倩提到,“在24小時內完成報審,72小時鋪向全國300家院線,觸達3000萬消費者”。
“我們在過去半年時間內達成了一種默契和協同,在阿里生態內形成協同效應,對資源進行撬動和組合。”在吳倩看來,經過不斷的磨合及挖掘,未來將“看到更多業務的交互和協同所帶來的張力”。
數據顯示,目前阿里魚的合作商家達400家以上,其中,“超大品牌超過150家”,覆蓋母嬰玩具、家居家紡、智能數碼3C、服飾美妝、快消、食品、汽車、出版、線下綜合體等全品類。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阿里娛樂板塊尚未實現盈利的大背景下,阿里魚進一步打通內部核心資源,提供全鏈路服務,或將為阿里大文娛產業的逆風翻盤增加籌碼。
事實上,根據日前阿里影業發布的2019財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衍生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5.7%。安捷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借力阿里生態娛樂電商資源,與互聯網宣發版塊的淘票票一起連接產業上下游,阿里魚在電影衍生品市場中具有巨大且獨特的優勢,有能力構建行業壁壘,“看好阿里影業衍生品綜合開發的未來發展潛力,預計將于未來3年至5年迎來業績收獲期。”
16:21 | 聚焦全球市場 共探航運指數期貨新... |
16:19 | 莫高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 |
16:14 | 東方嘉盛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 |
16:12 | 2024年營收不足3億元 蘭州黃河被實... |
16:10 | 甘肅能化2024年實現凈利潤12.14億... |
16:10 | 坤恒順維2024年超三成營收用于研發... |
15:49 | 央行最新部署,事關金融“五篇大文... |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