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近日,華為正式組建醫療衛生軍團,將重點構建AI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床場景的應用。受此消息影響,業界對AI醫療的關注度迅速提升。
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以及科技巨頭的引領效應下,AI醫療賽道正迎來爆發式增長。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人工智能驅動健康的未來:引領潮流》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至2032年,全球AI醫療市場將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910億美元。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上市公司也紛紛布局搶灘AI醫療市場藍海。
政策與技術共振打開市場
自國家衛健委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以來,AI醫療頂層設計持續完善。政策春風下,行業迎來多重利好: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加速AI產品納入報銷目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鼓勵智慧醫院建設,數字療法被列入省級規劃等具體細則進一步支持AI醫療落地。
技術層面,大模型的迭代升級與醫療大數據的爆發促使AI醫療加速發展。據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統計,截至2024年9月,我國共有超過100家企業和機構發布了醫療健康產業大模型。醫療大模型在2024年至2027年將迎來快速發展期,預計到2027年我國醫療行業大模型市場規模將超過260億元。
福州公孫策公關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軍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AI醫療能解決醫療行業資源分布不均、診斷效率不足等痛點難點。通過AI技術,可以實現醫療影像的快速準確診斷,輔助醫生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隨著政策支持以及技術的不斷成熟,AI醫療有望在更多場景得到應用。
上市公司卡位AI醫療風口
在行業浪潮中,一批具備技術積淀的上市公司率先卡位AI醫療風口,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
健康管理方面,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域醫學”)正式接入DeepSeek,在域見醫言大模型以及配套的智能體應用“小域醫”上正式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部署。金域醫學副總裁、數字化管理中心總經理李映華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域見醫言大模型基于公司超130萬條醫學領域專業知識和1.2萬篇專業文獻進行預訓練,并通過專家合作聯動,與臨床的診療邏輯對齊,保證高質量的問題解答。‘小域醫’基于混合云的強大算力,自去年8月底上線以來,月度使用量已接近10萬次。近期,通過深度融合DeepSeek,公司腫瘤分子報告系統上線,效率更是提升70%。”
臨床應用方面,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實施湖南省首例眼科手術機器人輔助視網膜下精準注射手術。“視網膜下出血需要將藥物精準注射到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之間,手術操作空間極小、精度要求極高,眼科手術機器人基于機械臂精準運動和穩定性為這一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公司董秘吳士君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醫療器械方面,可孚醫療已完成DeepSeek開源大模型的接入與本地化部署,將在呼吸機、制氧機、動態血糖儀、血壓計、胎心儀、助聽器等系列產品深度應用AI技術。公司投資者關系經理羅曉旭以呼吸機為例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該產品基于深度學習的DeepSeek定制模型架構,未來系統可實時處理呼吸波形數據,根據患者情況更新個性化模型,并建立三級預警機制。同時在APP/小程序端集成智能對話模塊,提供呼吸機專業咨詢、緊急人工通道及加密存儲服務,提升設備安全性與智能交互體驗。”
慢病管理方面,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借力DeepSeek,成功打通診療系統、硬件設備和用戶數據之間的閉環。“系統基于智能分析能力,根據用戶血糖數據提供個性化飲食、運動建議,并在血糖出現異常波動時發出預警。”公司董秘鄭霽耘向《證券日報》記者補充道,“此后公司希望將AI服務能力橫向拓展至其他慢性病的監測與管理。”
當前,多家企業在AI醫療的卡位戰中斬獲了不錯的成果。不過,詹軍豪提醒,在AI醫療的廣泛應用中還需關注數據安全、倫理道德等問題,確保AI醫療技術的合法合規應用,以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 喬川川)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