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豪悅
“人生首次看短劇、拍短劇,完全是靈機一動,拍腦袋決策,組織草臺班子,一天寫劇本,兩天拍攝,請大家多多拍磚。”11月27日晚,360創始人周鴻祎向外公布了自己拍攝的首部“短劇”《重燃人生之隱世黑客驚艷全球》(以下簡稱“《隱世黑客》”)。
同一天,360發布多模態內容創作引擎“納米搜索”,而《隱世黑客》就是為了宣傳“納米搜索”功能而誕生的作品。
為什么要拍微短?。恐茗櫟t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前幾天在烏鎮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有人問我看不看短劇,我開玩笑說在看霸總短劇,結果全網都傳遍了,那我就索性拍一部短劇給大家看看,我在里面演了一個愛國黑客。”
多名微短劇從業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周鴻祎既不投資微短劇,拍攝的微短劇也主要是公司內部臨時搭建宣傳新品,算不上360進軍微短劇行業的信號。“但是《隱世黑客》的創作邏輯,類似于微短劇行業現在火爆的品牌定制劇?,F如今,微短劇已經成為品牌宣傳的重要手段。”
周鴻祎視頻號發布的短劇截圖
品牌扎堆擁抱微短劇
成本低轉化高
品牌定制劇,是微短劇當前IAA(應用內廣告變現)商業模式下的一種盈利方式。
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副秘書長、短視頻和直播工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結11月份公開介紹微短劇商業模式時提到,截至2024年8月份,IAA模式在商業投流大盤中,占比從30%左右上升到46%左右。
微短劇和品牌方的合作已經相當成熟,也誕生過不少播放量破億爆款。例如,今年618期間,百多邦冠名的《我和女兒坐同桌》播放量達7.4億;天貓獨家冠名的《對你才不止喜歡》播放量達3.4億,京東獨家冠名的《重生之我在AI世界當特工》播放量達2.9億。
DataEye數據統計顯示,公司統計了2024年1月份至11月初的313部品牌劇,其中美妝個護類、電商平臺、生活類是熱衷參與短劇定制排名前三的品牌領域。
DataEye研究院負責人劉尊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大多數的品牌短劇都是獨家冠名的品牌定制劇,通常會以軟植入的方式,在短劇內多次露出該品牌的主推產品。也有少部分短劇是沿用短視頻廣告投放的邏輯,按單集植入露出。
品牌方為何熱衷用微短劇的方式進行產品宣傳?《2024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下稱“報告”)數據顯示,高達75%的廣告主表示不會增加廣告預算。這就意味著品牌方在選擇推廣時會選擇更低成本,更易傳播的方式,
報告提到,微短劇營銷憑借其成本低、曝光猛、易分享、轉化快的優勢,吸引了眾多廣告主的注意。已有45%的廣告主開始嘗試微短劇投放,通過精彩短小的內容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實現品牌曝光與轉化的雙重目標。
周鴻祎在形容《隱世黑客》拍攝過程中提到“組織草臺班子、一天寫劇本、兩天拍攝”,也恰恰證明微短劇的拍攝門檻和時間成本投入都很低,符合品牌方對高效率、高曝光的需求。
破圈進行時
微短劇產業融合加速
現如今,隨著微短劇市場規模和商業潛力的進一步擴大,品牌定制劇早已不再局限在日常消費品領域,今年陸續有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入微短劇發展浪潮。
據多家媒體報道,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6家國有大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均涉足微短劇。
除了外部力量的積極參與,微短劇行業內部也秉持開放態度,鼓勵多元商業模式發展。
10月12日,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下,包括抖音、快手、點眾、美團等18家單位聯合發起了“微短劇里看品牌”創作計劃,探索“短劇+品牌”的融合模式;11月2日,新華網又與注藝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品牌短劇計劃,核心是為國內企業量身打造品牌短劇,賦能品牌營銷與文化出海。
一方面,品牌定制劇的增加,能夠緩解微短劇企業的部分制作壓力。國內某頭部微短劇廠牌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行業競爭激烈,微短劇的利潤空間遭到壓縮。公司今年制作的幾部爆款作品實際并未回本。品牌定制劇帶來的利潤更高,這部分的收入能夠緩解公司在其他投入上的壓力。
另一方面,微短劇賦能品牌的同時也在加速微短劇進行產業融合。周結表示,微短劇在2.0時代展現出強大的產業融合能力,微短劇積極與各行各業融合,開啟了“微短劇+”賦能新模式,如“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的創作計劃發布了眾多文旅微短劇,推動了文旅產業發展。“微短劇里看品牌”“跟著微短劇來學法”等計劃,進一步拓展了微短劇的應用場景和價值。這種產業融合化的趨勢使微短劇與其他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提升了短劇產業的影響力和附加值。
(編輯 才山丹)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