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今日,A股三大指數震蕩回落,由于銀行股的逆市上漲,滬指表現相對較強,A股成交額保持在萬億元之上。業內人士表示,周二低估值銀行股的護盤,實際上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部分機構資金也認為當前A股極端的結構化行情已使部分品種再度具備補倉價值,因此,短期A股下行空間并不大。
A股成交連續16日破萬億元
4月25日,A股繼續回落,滬指已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由于銀行股的上漲,減少了滬指下跌幅度,三大指數中滬指表現較強,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則均有1%以上的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32%報3264.87點;深證成指跌1.48%報11149.01點,創業板指跌1.83%報2259.19點,A股合計成交額11352.0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長4.68%,北向資金凈賣出49.17億元,滬股通凈買入-16.44億元,深股通凈買入-32.73億元。總體上看,A股中漲少跌多,有851只上漲,4230只下跌。
對于A股走勢,金百臨咨詢資深分析師秦洪表示,考慮到兩個因素,雖然壓力存在,但從當前位置來看,已不適宜再度過于悲觀。一是因為創業板指的核心權重股,除了前文提到的光伏、鋰礦等新能源產業鏈個股外,還包括生物醫藥、移動互聯網業務(包括游戲,也包括金融)等這些品種的下跌壓力不大,游戲等個股仍是當前A股最主要的漲幅品種。生物醫藥類個股一季度業績有差異,但是,整個創新藥ETF、生物醫藥ETF等基金規模不斷擴大,資金凈流入趨勢非常明顯。因此,此類個股有一定的買力支撐,從而削弱了新能源股回落的壓力。二是因為整個A股今年來呈現出相對極端的分裂行情,可以說,除AI投資主線外,其他行業回落趨勢較為明顯,深證100指數、創業板指、上證50指數等主要股指已經接近或已經跌破2022年12月30日的收盤點位,這說明這些指數已回落到2022年下半年的低點區域。而當時的環境與當前環境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從大環境來說,此類個股的下跌空間已不大。這可能也是部分資金開始主動補倉低估值銀行股的原因之一,也是上證50指數周二逆勢上漲的誘因之一。所以,周二低估值銀行股的護盤,實際上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部分機構資金也認為當前A股極端的結構化行情已使部分品種再度具備補倉價值。因此,短期A股下行空間并不大。
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胡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市場出現了普遍調整,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美元反彈對估值造成壓力;二是市場熱點分化嚴重且難以持續。這種調整反而帶來了更多投資機會。從長期看,在調整中提升了投資性價比。建議關注行業周期反轉、資產負債表改善的板塊和個股,比如中特估和TMT賽道。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兼首席策略投資官方磊表示,當前市場宏觀環境轉為“數據超預期+經濟預期偏低”的組合,疊加4月中下旬是年報、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股市情緒和風險偏好都不算高,市場以存量博弈為主。目前熱門板塊仍處于主題投資的范疇,尚未進入到賽道投資階段。同時,前期股市各板塊分化,熱門板塊交易擁擠,快速上漲后熱門板塊相對性價比有所降低,持有熱門板塊的資金信心更容易受到消息面和情緒的主導,市場可能正在尋找性價比更好的新主線,預計短期股市仍以震蕩為主。
傳媒行業漲2.42%
4月25日,行業漲多跌少。從31類申萬一級行業看,有7個行業上漲,占比22.58%,24個行業下跌。上漲方面,傳媒行業居首,漲幅達2.42%,銀行、美容護理、食品飲料和石油石化等4個行業漲幅也均超1%。下跌方面,通信居首,跌幅為3.08%,此外,包括電力設備、電子和有色金屬等在內的9個行業,跌幅均超2%。
漲跌停股方面,今日有35只個股以漲停價報收,其中,有6只個股,股價已連續上漲超過3個交易日;跌停方面,有81只個股跌停價報收。從申萬一級行業看,傳媒漲停股數量居首,為8只,通信緊隨其后,漲停股數達4只;計算機跌停股數量居首,為12只,緊隨其后的醫藥生物和電子跌停股數均為8只。
表:連續上漲3日且今日收盤漲停股一覽
制表:趙子強
從概念板塊來看,東方財富373個概念板塊中,18個上漲,占比4.83%。手游概念領漲,漲幅達1.37%,此外,網絡游戲、電子競技、云游戲和AIGC概念等4個板塊漲幅也均超1%。下跌方面,CPO概念領跌,跌幅為5.36%,此外,光通信模塊和CRO板塊跌幅也均在5%以上。
投資策略方面,富榮基金基金經理李延崢表示:目前來看,TMT板塊下跌主要是前期大幅上漲后博弈加劇,市場階段性實現部分利潤。短期來說,目前正處于一季度業績集中披露期,TMT板塊整體業績仍處于見底期,接近轉機期,較差的靜態基本面數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情緒,加之大股東減持的增加,短期板塊可能還會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全年來看,TMT板塊隨后仍將獲得政策支持和行業創新實施,板塊整體業績也處于周期底部,隨后可能有所提高,未來板塊很有可能表現仍較為理想。這輪科技板塊的發展更傾向于主題投資風格,隨后重點將放在人工智能落地場景以及業績增長期的板塊和公司上。短期而言,宏觀基本面復蘇仍具有較強支撐,市場目前仍處于相對積極期,短期應重點關注業績超預期的公司。行業重點關注:1)成長領域,如半導體、計算機、光伏、醫藥等板塊;2)國企資產重估,如建筑、電力、電信等;3)關注經濟復蘇帶來的消費、房地產龍頭公司機會。
(編輯 白寶玉)
17:55 | 周期錯配“時間差風險”得以修復 ... |
17:55 | 高度關注入境游市場 南方航空制定... |
17:55 | 做好應對周期準備 吉鑫科技多線著... |
17:55 | 興業銀行一季度業績會:凈息差走勢... |
17:55 | 新元科技即將變更為*ST新元 財報... |
17:55 | 影視行業寒冬之下 愛奇藝如何破局... |
17:54 | 融創服務以8.26億元出售彰泰融創智... |
17:54 | 浦發銀行交出2025年首季經營單:數... |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