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堯
三季報是個觀察市場資金動向的巨大數據寶庫,梳理發現,化工股已成被各大資金重倉的心頭好。
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首先,今年是基礎化工板塊大年,各細分行業產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漲,相關企業利潤大幅增長,股價大漲,賺錢效應吸引下,包括社保基金、險資、QFII、公募基金和券商在內五大資金紛紛布局。”
“其次,雖然化工行業整體屬于受供需格局變動影響較大的周期行業,但這一屬性正發生微妙變化。新能源領域快速增長的需求正引發處于上游的基礎化工產品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由此產生成長性的投資機會或許才是吸引各路資金的終極原因。”王春秀說。
五大資金云集基礎化工
截至三季度末,社保基金共新進和增持243只重倉股,從行業分布看,在申萬一級行業中,基礎化工行業位列社保基金重倉持有行業的第4位,共有21家化工企業成為社保基金最新重倉持有的投資標的。
險資最新重倉股共有139只,其中僅基礎化工行業股票就有21只,位居申萬一級行業首位。有分析人士指出,險資一直對銀行、地產股的持股比例最大,對公用事業等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行業板塊也持有一定比例,但對科技股則較為謹慎。而今年險資明顯對周期股顯現了增配意愿。
再看QFII,截至今年9月末,在417只QFII重倉股中,以絕對持股數量來看,QFII新進增持基礎化工股達30只,位列申萬一級行業前4位。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共持有2364只A股,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電子、機械設備、基礎化工等四大申萬一級行業,對基礎化工行業持股達177只。
此外,在券商重倉新進和增持的402家上市公司中,基礎化工行業也是券商新進、增持股扎堆,總計達到37只。
在分析化工股的投資價值時,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碳中和、能耗雙控之下,上游的資源品始終處于一種供需的錯配,原油價格的提升也使得化工品的成本有所抬升,導致了生產縮減供給不足的情況,但同時下游需求則一直維持旺盛,供需錯配導致化工類原材料的價格顯著增長,因此化工企業的整體利潤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這是五大資金重倉化工股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來,基礎化工行業作為表現突出周期板塊之一,景氣度持續走高,行業指數在近期創出了歷史新高。同花順數據顯示,化工行業指數今年以來持續走高并頻頻創出歷史新高,近期雖有所回落,但截至11月4日漲幅仍然達到34.52%,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列第4,大幅跑贏上證指數(漲幅1.55%)。
此外,基礎化工行業第三季度業績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東莞證券表示,基礎化工行業整體Q3歸母凈利同比增長超過100%。非金屬材料板塊Q3歸母凈利同比增長超過5倍;化學纖維同比增長超過4倍,化學原料同比增長超2倍,農化制品同比增長超1倍,化學制品同比增長超過60%。
大宗化工品有全球競爭力
中金公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中國化工行業近些年發展成就巨大。僅以研發支出為例,我國化工行業(不含中國石化)2012年至2020年,研發支出從134億元擴大至近500億元,研發支出/營業收入比例從1.4%提升至2.3%。在前沿研究方面,化工、材料領域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平均引用數以及高水平論文發表數量已超過美國。
以乙烯技術和裝備為例,乙烯成套工藝技術是石化產業技術含量最高、最復雜的技術之一,中國的乙烯成套工藝技術從引進到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掌握了裂解爐、低能耗分離和急冷減粘等關鍵技術,推動了乙烯工業的國產化進程。
MDI等高端化工品領域也曾長期處于海外企業的專利保護中。中國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創新不斷攻克技術難點實現了高端化工品的技術突破,目前在產品質量、反應效率和生產成本等方面已具備明顯優勢。
大宗化工品方面,MDI、氯化法鈦白粉、PC、蛋氨酸等大體量、高壁壘化學品等均已實現自主開發,中國大宗化工品全球產能占比高且競爭優勢增強。根據歐洲化工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化工品銷售額1.2萬億歐元,占全球化工品銷售額的35.8%,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品市場。受益于大體量的市場需求、全球領先的資本開支增速以及大宗化工品上的技術突破等,中國大宗化工品產能規模快速擴張。
周期性弱化成長性趨強
受政策不斷加持和新賽道不斷涌現的影響,化工行業正迎來周期性變弱而成長性趨強的轉變,這是五大資金紛紛看好化工行業后市的重要因素。
隨著碳中和、碳達峰有關政策的持續出臺也為化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加了動力。10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出臺《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碳達峰頂層設計出臺。王春秀說:“雙碳和能耗雙控政策帶來的供給側產能壓縮有效改善了大多數化工行業的供需格局,強者恒強最終形成寡頭壟斷格局,那些存活下來的企業盈利能力變強,投資價值變高,將實現由周期性向成長性的嬗變。”
新賽道的不斷涌現則成為助力化工行業向成長屬性轉變的重要推手,這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就是新能源行業迅猛發展對化工行業產生的推動作用。
新能源作為可行的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技術道路之一,應用確定性勢不可擋。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出色,產銷環比和同比均呈增長,再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35.3萬輛和35.7萬輛,環比增長14.5%和11.4%,同比增長均為1.5倍。“如果不出現重大問題,今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有可能突破300萬輛。”據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預測。
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高,儲能將迎來重大機遇。2021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0GW以上,明確要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隨著光伏平價時代到來,相較于碳中和背景下傳統電力成本的提升,光伏電逐漸顯示出競爭力,長期增長確定性逐漸增強。據中金公司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增長至433GW。
隨著新能源的不斷發展,對基礎化工行業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需求。中金公司表示,新能源車、儲能以及光伏三大賽道未來發展確定性強且增速快,將拉動相關新能源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長。我們預計2025年鋰電池四大主材需求量達到百萬噸以上,2020年-2025年全球需求量均復合增速近50%;光伏膠膜上游EVA、POE到2025年全球需求量有望分別達到176萬噸和50萬噸,2020年-2025年年均復合增速超過20%。受益于電動車和光伏需求強勁增長,預計鋰電池、光伏等領域化工材料將成為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賽道。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趙子強)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