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葉玲珍
通過價格傳導進行成本轉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壓力,但相比于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速度,下游產成品的調價一般都存在滯后性,而原材料價格的后續走勢成為了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何時落下仍未可知。
“根據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和后續趨勢,產成品的價格調整一般會有1~3個月的滯后。最怕遇到的情況是頻繁波動,在上游漲價一段時間后,公司產成品剛剛要調價,原材料價格又開始下跌,這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永新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
安利股份董秘劉松霞表示,一段時間內,原材料急漲或大跌對企業來說都不是很有利,最好的狀態是緩慢下跌,因為上游的采購成本下降了,而企業對下游的銷售價格還不會那么快傳導,毛利空間會在短期內被放大。
化工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傳導效應仍在市場盛行,但進入3月份后,期貨市場上化工品價格已掉頭向下。3月2日,國內商品期市多數品種收跌,能化品普遍大跌,苯乙烯跌超6%,PTA封跌停,跌幅5.02%,乙二醇、低硫燃料油、燃油跌超5%,原油、瀝青跌近5%。
這是否意味著,化工全產業鏈的牛年牛市面臨曇花一現?
“說實話,我個人感覺這次的化工原材料漲價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回歸’。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相關的化工衍生品也隨之下跌,而現在實體經濟逐步恢復,原油價格上浮,市場對相關原材料的需求也逐步恢復,必然會帶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只不過本輪漲的幅度太大了。”神劍股份相關負責人坦言,在本輪漲價行情開啟前,很多企業都沒有預料到春節后會出現這樣的暴漲局面,由于前期都沒有備貨,市場上就少了低成本存貨,如果要開工就必須新購原材料,這也是推動價格持續上漲的一大原因。“后續走勢目前也看不清,但是我感覺延續到3月底應該沒什么問題。”
在多數受訪對象看來,疫情催生的供需失衡是本輪原材料上漲的一大“動因”。“如果不是疫情影響,應該不會出現這么大的市場變化。”前述華東地區某塑料薄膜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本來我們行業產能是過剩的,但是在疫情影響下,很多國外廠家都停工了,采購渠道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國內,而需求端目前已處于全面復蘇狀態,導致市場出現了短暫的供需失衡。后續隨著疫苗普及,疫情緩解,國外的產能跟上來,預計火爆的上漲行情不會持續太久。”
永新股份相關人也表示,此輪漲價不排除美元通脹因素的擾動,帶動了部分市場炒作情緒。從歷史來看,這種上漲持續期間會相對短期。
或許是因為后市不好預判,對于已處于高位的化工原材料,多數企業選擇了謹慎對待。
“現在市場情緒整體都很謹慎,一般不會去囤貨,高位囤貨是很危險的。目前我們的布局是以訂單為指導,能賣多少就采購多少原材料。”神劍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后市行情目前還不好判斷,但是我們現在既然提價了,如果原材料價格不回落的話,我們就會一直執行這個價格。”劉松霞表示。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大宗商品漲價的傳導機制是層層遞進的,最終還是需要終端消費者來買單,市場認可度仍然存在考驗。而從目前的情況看,這種傳導已經開始落地。2月28日,美的冰箱事業部發布漲價通知函,表示由于原材料持續上漲,決定自3月1日起,對美的冰箱產品價格體系上調10%~15%;此前TCL也已發布類似漲價通知,因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漲,于1月15日起對冰箱、洗衣機、冷柜漲價5%~15%。
“上游原材料漲價向下游傳導會有遲滯,這波化工商品價格上漲最終是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驅動導致。從供需基本面看,后續繼續推動化工品漲價的動力不足。”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與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溝通時坦言。供應端看,最近有消息稱,歐佩克+可能要重新增產,一旦增產落實,原油價格也很難再向上。此外,目前PTA等化工品整體產能是相對過剩的,未來供應端出現更緊張的情況可能性不太大。而從需求端來講,去年由于海外疫情影響,國內很多庫存都是通過產品出口消耗掉了,如果海外疫情防控進一步顯現成效,需求將是環比減弱的情況。同時,國內需求情況對比去年下半年預計也將是環比走弱的趨勢,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市場判斷也會出現邊際收緊。
不過,程小勇也補充說,目前并不能判斷化工品會出現大幅下跌。前期市場對通脹的預期支撐了周期商品價格上漲,現在要關注實際情況是否會像通脹預期靠攏,如果靠攏的話,預計價格的漲勢還會持續;反之,一季度可能就會出現高點,二季度價格會出現回落。
對于化工品價格的走勢,上海邁柯榮信息咨詢董事長徐陽分析偏向樂觀。他認為,近日國內化工品期貨價格大跌,主要是因為國際油價下跌所引起的。而推動國際油價下跌的因素包括歐佩克可能4月起增產、美國煉油廠重啟,以及巴西變異病毒傳染性更高。化工漲價的真正結束,可能需要等待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如果經濟刺激政策繼續維持,本輪以國際定價類商品價格的上漲趨勢就難以結束。同時,海外疫情發展的趨于穩定,也會從需求端為上游原料帶來支撐。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