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債券市場收益率從4月末低點反彈,投資策略以買入持有為主的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近期迎來了發行小高峰。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7月以來發行成立的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合計募集金額已超2800億元,而上半年這類基金發行規模僅600億出頭。
業內人士透露,除了發行規模迎來井噴之外,近期密集發行的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建倉策略也有所轉變,從過往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買債,轉為一級市場參與“老債增發”。
攤余成本法債基
迎發行小高峰
今年3、4月份一度因債券市場收益率過低推遲發行的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近期密集發行。
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7月以來,41只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陸續發行成立,合計募集規模高達2831.02億元。相比之下,今年前6個月新成立的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只有16只,合計募集規模僅620.51億元。
發行時間普遍偏短也是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近期發行的一大亮點。8月12日,國投瑞銀順榮39個月定開債基發布提前結束募集公告,公告稱,該基金于7月29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期為10月28日。根據統計,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額總額和認購戶數均已達到基金合同生效的備案條件,公司決定提前結束募集,自8月12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認購申請。
此外,浦銀安盛普華66個月定開、太平恒澤63個月定開、國金惠豐39個月定開等至少35只攤余成本法債基7月以來提前結束募集,平均認購天數不到13天。上銀聚遠盈42個月定開債基更是“一日售罄”,單日大賣79.99億元。光大保德信尊合87個月定開、興業穩泰66個月定開等4只基金均在3天內實現80億銷售目標。
“最近,債券市場3~5年期利率水平已經較4月末回升了100多個基點,債券資產已跌出相對價值。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以買入持有策略為主,市場上的配置資金較為認可當下市場的利率水平,加大對攤余成本法債基的認購力度,引發了這類債基的‘發行熱’。”一家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分析,近期出臺的側袋機制指引也要求批而未發的債基修改合同,增加側袋機制條款才能發行,部分債基搶在指引發布之前發行,這是近期攤余成本法債基發行火爆的另一大因素。
“如果債券利率繼續維持高位,市場資金仍有配置需求。不過,目前部分銀行的配置計劃已經完成,預計未來幾個月,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發行節奏或略微放緩。”有基金公司固收人士表示。
建倉方向轉為
一級市場增發
據天風證券觀察,去年末,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大規模發行,大量配置政金債助推了債市收益率大幅下行和老券利差的收窄行情,市場印象深刻。不過,記者了解到,近期,部分攤余成本法債基建倉方向有所改變,轉為一級市場參與“老券增發”。
“近期成立的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建倉確實與之前不太一樣,部分基金轉至一級市場參與老券增發。”一位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經理透露,“很多攤余成本法債基的封閉期不是一整年時間,而是按月計算,如63個月、66個月或者88個月等,這就導致若是配置按照以年為期限發行的新債,投資期限上不是特別匹配,因此,部分基金改為在市場上挑選剩余期限與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封閉期更為匹配的老券,與政策性銀行等債券發行人溝通增發事宜。”
“攤余成本法債基主要配置政金債等利率品種,這類債券發行人級別比較高,基本都是政策性銀行,之前大家也沒想到與如此高級別的債券發行人談增發,后來有基金開了先河,其他基金也跟著嘗試這一配置策略。”據上述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經理介紹,是否增發主要取決于債券發行人想法,通常情況下,老券增發在利率上盡量與同一期限的新券保持一致,確保發行人融資成本不會大幅上升。
此外,一級市場增發也能提升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建倉速度。“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發行規模較大,配置壓力不小,基本上選擇到一級市場尋找配置機會。相比此前只能定期增發,現在只要市場有需求,債券發行人隨時都可以按照現有利率將老券增發,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配置需求。”上述基金公司固收人士分析。
“債市二級市場流動性欠佳,單筆交易只能賣到一兩個億,而一級市場發行至少是幾十億規模,可以減輕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配置壓力。”上海一位債券基金經理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