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9月份新發的新三板基金規模近兩個億,現正在尋找新三板的定增機會。”北京新鼎榮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隨著北交所設立,新三板活力再度煥發,以創新層等為代表的新三板質優企業再融資市場也展現出更活躍的狀態。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待北交所開市和投資者門檻下調后,創新層公司的價值將得以提升,市場資金會更關注創新層的投資機會,定增因其低成本和便捷,成為機構投資新三板的主要方式之一。
平均計劃募資額飆升近五成
“我這些天在跑新三板的頭部項目,重點尋找定增機會,我們要趁市場還沒有火起來之前抓緊布局。”張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布局新三板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買入、老股轉讓、精選層戰略配售以及定增。
張馳坦言,直接買入不僅成本高,而且成交量小,好公司必須通過定增等方式參與。隨著市場中參與資金增加以及北交所效應的不斷釋放,企業也積極利用定增來融資,市場活躍度隨之提高。
事實上,通過參與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定增來布局北交所已經是不少機構的選擇。
“大家很快就能看到我們參與兩家公司定增或承接大股東股權轉讓的公告。”浙江地區一家長期關注新三板的投資機構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隨著參與資金增多,新三板企業融資的底氣也更加充足。9月以來,新三板創新層累計有22家公司發布了定增預案,其中單筆計劃募資額最多的達到2.39億元,平均計劃募資額為6828.96萬元。
而2020年9月份發布的定增預案平均計劃募資額僅有4672萬元。也就是說,一年之內,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的平均計劃募資額提升了將近50%。
融資額提升的背后,是新三板創新層企業估值的抬升。
以10月12日公布定增預案的盈谷股份為例,公司股價長期處于低位,年初低點僅有0.54元/股,到8月底也僅有0.8元/股左右。9月份股價大漲116%,盤中多次突破2018年以來的高點。進入10月之后,股價仍然維持小幅上漲,截至10月14日,最新股價為1.78元/股。
10月12日,盈谷股份公布了定增方案,擬募資1.5億元,收購旭櫻新能100%的股權。此次發行價為1.04元/股,雖然大幅低于當前股價,卻也比8月份不足0.8元/股的市價大幅提升。
“市場預期一定會越走越高的,從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結果來看,轉板的企業估值都有比較好的提升,這也提升了大家對于可能登陸北交所的企業的期待值。”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業內提示:警惕風險
從政策層面來看,無論是當下的新三板,還是未來的北交所,以定增為代表的再融資市場都有希望更加活躍。
目前來看,新三板的定增對于資金用途的限制已經非常寬松。在9月以來的22個定增預案中,有19個方案的募資用途都涉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更是有13個方案募資用途只有補充流動資金。
北交所也出臺了更為靈活的再融資政策。9月3日,證監會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再融資辦法》)并公開征求意見,構建了“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再融資制度,用于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北交所做優做強。
“北交所再融資制度以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再融資制度為基礎,引入了授權發行、自辦發行、儲架發行等靈活的發行機制,并且對于定價定增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標準較主板、科創板、創業板要低。”開源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北交所再融資政策更為靈活,也將帶來新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北交所的定價定增對于戰略投資者要求的下降,將為產業資本帶來新的定增投資機遇。
不過,一些機構對于新三板市場目前的定增機會卻也非常謹慎。
“漢理資本2015年和2017年曾經設立了兩個創業投資基金,專門投資新三板。大概投了30家新三板的掛牌企業。其中,有將近10家優秀企業已經轉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大概有10多家計劃登陸精選層進入北交所。另外還有大約10家里面已經有一兩家破產清算了,其余幾家業務發展一般。”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等,新三板很多企業已經尋找到了各自的發展道路,留在新三板的優質企業數量可能并沒有想象中的多,投資中也要考慮企業的經營質量,切莫追風口。
安信證券此前統計,截至10月3日,年內新上市公司數量達365家,其中98家為原新三板轉板上市。而當下新三板一些精選層企業,即便是北交所“開業”在即,也沒有放棄轉板的想法,包括觀典防務、翰博高新等企業都披露了轉板計劃。
“新三板創新層的定增,具體收益一方面要考慮企業價值,另一方面也要考慮估值,這是所有投資都需要關注的核心要點,科創板推出時,很多機構突擊入股擬上市企業,目前還處于虧損狀態。”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