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多力量大,農作物的桿子粗壯,長出來的粒子就飽滿,所以我們企業名字叫‘根力多’。”根力多創始人、董事長王淑平用接地氣的話語解釋公司名稱的由來。
根力多從化肥貿易起家,在王淑平帶領下拓展到生物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領域,逐步成為國內微生物肥料行業領軍企業。
探索研發微生物肥料之路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微生物肥料及有機肥料制造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微生物肥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為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肥料、水溶肥、土壤調理劑等。
王淑平不喜歡用財務報表上的一些術語來解釋企業的業務,她告訴記者:“根力多做的是生物肥料,企業的基因最初就是做農業生產資料發展起來的。農民種植的果樹、蔬菜等農產品,都需要通過土壤來吸收營養,我們企業就定位于成為生態環境和植物營養專家。”從2005年成立到現在,根力多歷經十多年發展,一直致力于在土壤中為植物供應營養、提升農產品品質。
王淑平深知化肥對于種植農作物的重要性:“我年輕的時候老百姓吃不飽飯,那個時候推廣化肥就是為了提高產量。”但是化肥使用到一定階段就會使土地板結,產量也難以提高。2007年市場對金銀花需求量很大,售價較為昂貴,吸引很多農民種植,但是很多種植戶使用了化肥造成農作物的死亡。
針對這一現象,王淑平組織專家會診,研究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在研發產品的過程中,王淑平感受到了微生物的神奇:“微生物是一種活體,對于土壤的作用就像蒸饅頭要放酵母一樣,沒有它饅頭就發不起來。農民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農作物的根在土壤里面不能很好的生長,變爛了、漏了,土地里的營養輸送不進去,農作物就會得病死亡。”
這次經歷讓王淑平摸索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在微生物肥料上打造品牌,認準微生物將來會是農業的發展方向,從而開啟了企業新的發展歷程。
擁抱微生物肥料的黃金發展期
要做大企業、打造品牌,必須重視研發。于是王淑平找到了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為一教授,從2007年開始,這位微生物肥料領域的權威專家就與根力多進行合作。
“企業開始做起了生物肥料的研發,然后是做微生物肥料。但是怎么把試管里面的東西擴大繁殖,又如何在市場上應用?”王淑平繼續思考。
作為中國肥料行業“大三元”的鼻祖,黃為一教授在這條道路上給根力多帶來很多啟發。
“把生物菌、有機質和化肥搭配在一塊兒,對于農作物吸收土壤營養而言,是最好的搭配。化肥是化學合成的,效果非常快;而生物菌疊加有機肥的作用就像中藥,效果慢但是調理的作用非常好。”在黃為一教授的指導下,根力多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大三元”發明專利體系,這一體系也成為了根力多在化肥行業安身立命、支撐發展的核心技術。
據統計,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總數有1100多家,年產量1200萬噸,年產總值達200億元,生物肥料累積應用面積2億畝以上。與10年前相比,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數量、產值和推廣面積均翻了一番。然而,與我國化肥用量(實物量)約1.3億噸比起來,微生物菌肥只占化肥用量的7%左右。但微生物菌肥的效果引起了農資行業的高度關注,微生物肥料行業的黃金發展期已經開啟。
期待進入更大的資本市場平臺
從最初的化肥貿易打通了流通基礎、市場基礎開始,根力多在王淑平的帶領下加強研發、擴大生產,2017、2018、2019連續三年蟬聯中國生物肥料企業競爭力百強首位,榮獲“中國有機肥十佳品牌”稱號,成為國內生物有機肥料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對于在從事經濟附加值較高的蔬菜、水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的農戶來說,根力多幾乎是家喻戶曉。根力多現在也在逐漸打開小麥、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領域的市場。
現在,根力多的微生物菌肥已經研發到可以為農作物治病的技術水平,比如小麥、棉花等農作物的地下根系吸收問題就可以用根力多的微生物菌肥料來解決。
依托成熟的生產技術、強勁的研發能力和完善的生產工藝,根力多積極推行“合伙人制度”,利用全國各地的有機原料,在解決當地相關原料環保問題的同時,提高根力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根力多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近日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8.76%;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39萬元,同比增長33.8%%。
下一步,根力多計劃把細菌和真菌合起來開發出更多功能性的微生物有機肥料,豐富產品矩陣,積極研發“藥、肥一體化”,幫助改善土壤環境,提高農作物產量,并期待進入更大的資本市場平臺,募集資金助力企業發展。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