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外資機構看多情緒升溫,中國股市進入價值重估周期。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3月26日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已經回歸(Global marketing feedback:China is back)》的報告。
劉勁津表示,2025年以來,中國股市持續走強,MSCI中國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分別達16%和23%,遠超新興市場平均水平。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熱情也隨之攀升至近四年新高。
高盛研報預測稱,在今年中國股票上漲約20%之后,預計還會有更多基本面驅動的上漲。
多重因素驅動投資者目光聚焦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正重新贏得投資者的關注,市場情緒顯著回暖,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達到了自2021年初市場峰值以來的最高水平。高盛研報認為,這一現象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市場強勁表現、新興技術推動、政策環境改善以及全球資金流動格局變化等。
第一,2025年以來,中國股市表現搶眼,MSCI中國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上漲16%和23%,大幅跑贏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同行。“這種強勁的表現讓許多投資者措手不及,也吸引了全球資金的關注。中國股市在短期內實現如此顯著的增長,得益于多個行業的復蘇以及市場信心的恢復。”劉勁津表示。
第二,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改變了中國科技股的敘事,為市場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高盛研究團隊預計,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將會在未來十年每年提升中國每股收益預測2.5%,并帶來潛在的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第三,國內政策釋放的積極信號也是投資者重新關注中國股市的重要原因。高盛團隊表示,今年2月份民營企業座談會傳遞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增強了市場對政策穩定性的信心。此外,政府在經濟刺激、市場開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也為股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四,在全球范圍內,投資者積極尋找美國股市之外的替代投資機會,中國股市憑借其流動性、估值優勢以及分散化投資的潛力,成為全球資金的重要流向之一。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科技股領漲 市場集中度較高
科技板塊在2025年的中國股市中表現尤為突出,成為市場上漲的主要動力。高盛研報認為,AI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相關企業的業績增長和估值提升,大型科技公司在指數中的權重較大,對市場整體表現產生了顯著影響。
“中國股市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前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達到28%,而美國市場這一比例為36%。這種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龍頭企業的認可,但也可能導致市場波動時風險的集中釋放。”劉勁津表示。
從投資者動態來看,各類投資者積極布局中國股市。高盛研報認為,首先,亞洲的資產配置者在過去的幾年中增加了對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市場的投資,如今隨著中國股市的復蘇,他們正積極考慮重新布局中國市場,科技(包括電動汽車)和消費類股票是他們關注的重點領域。
其次,全球對沖基金對中國股市的興趣逐漸升溫,除了科技股,他們還關注特定的AI供應鏈(如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以及基礎設施和材料周期股。
再次,長期投資機構對離岸科技板塊的指數權重股和高分紅國有企業表現出濃厚興趣。高盛研報認為,新興市場和區域基金也在尋找消費經濟中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投資機會,如與消費置換計劃、育兒補貼和地方政府支出相關的領域。
此外,隨著香港股市的強勁反彈,衍生品投資者和交易員對實現利潤或保護下行風險(尤其是在離岸科技股方面)的興趣增加。高盛研報指出,全球量化基金在中國市場保持活躍。在岸量化基金已開始向海外擴展,以實現風險分散和更易獲得的資金及市場準入。
展望未來,高盛報告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調整,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全球資金有望持續流入中國股市。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和開放,其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機會。
(編輯 孫倩)
22:46 | 中國最大的零食連鎖零售商鳴鳴很忙... |
21:59 | 金健米業聚焦主業漸入佳境 一季度... |
21:57 | 格靈深瞳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億... |
21:55 | 松井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55 | 精進電動: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55 | 輝煌科技: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5 | 蘭生股份:第十一屆董事會第九次會... |
21:55 | 宜賓紙業:2025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 |
21:55 | 中英科技: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55 | 愛麗家居:第三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5 | 湖南海利:監事會決議公告 |
21:55 | 交建股份: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