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北向資金開啟搶籌模式,截至1月19日,累計凈買入金額已超千億元。
“2023年,中國資產將迎來全新機會,會持續加倉A股。”談及2023年A股市場的投資機遇,弘量智投CEO兼聯合創始人雷春然充滿期待。
核心資產備受青睞
2022年,在全球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北向資金繼續流入A股,凈買入超900億元。進入2023年,北向資金切換到搶籌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在短短13個交易日中,累計加倉A股1032.75億元。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電力設備為加倉居前的行業,寧德時代、中國平安、貴州茅臺、五糧液等A股核心資產備受青睞。
同時,2023年以來,海外發行的中國資產指數期貨和ETF走勢良好。
截至1月19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主力合約漲超6%,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主力合約漲超7%。富途數據顯示,Direxion每日三倍做多FTSE中國ETF漲超29%,二倍做多富時中國50ETF(ProShares)漲近20%,Direxion每日二倍做多滬深300中國A股ETF漲近21%。
2023年,市場對于A股有更高的預期。機構普遍預測,外資加倉A股金額將增加。
“2023年A股的主要增量資金來源為外資和私募。”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認為,“外資方面,隨著2022年擾動外資增持A股的負面因素逐步改善,以及2023年人民幣緩慢升值,預計外資凈流入規模有望恢復至千億元以上。”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市場策略師王瀅預計,2023年年底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漲至6.5,較當前水準上漲1.8%,將吸引大量對匯率風險感到擔憂的全球資本涌入A股資產避險。
中國資產長期向好
“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的總體回報率約為16%。”談及A股市場2023年走勢,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如是預測。
事實上,在北向資金持續涌入的背后,外資機構看中的是在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邁向縱深、中國穩增長政策穩步推進、中國企業盈利存修復預期、中國資產估值具性價比優勢等多重積極因素下,中國資產中長期向好的趨勢。
首先,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為外資加倉A股提供便利。2022年,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動作頻頻。內地和香港股票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優化,可投資品種逐漸豐富。ETF納入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落地,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原則同意交易所進一步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標的范圍。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工作持續推進,優化后無法交易的天數預計減少一半。另外,加強與全球主要證券市場合作,深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集團ETF互通開通,中韓合編指數ETF在上交所和韓國交易所同步上市。
其次,中國穩增長政策穩步推進,提振市場信心。中信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程強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可以實現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相對領先水平。瑞信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黃翔預計,2023年中國將進一步出臺更多提振市場信心的政策舉措,有利于投資者預期的改善。
再次,中國企業盈利存修復預期。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產業升級將支撐A股盈利能力強化。隨著2023年經濟復蘇,A股營收和盈利增速有望開啟上行周期。瑞銀證券中國策略分析師孟磊預計,2023年A股盈利增長將從2022年的4%回升至15%。
最后,中國資產估值具有性價比優勢。黃翔表示,經過2022年的調整后,個股估值已回撤到2006年以來的低位。目前滬深300指數對應的12個月動態市凈率為1.56倍,遠低于2.0倍的歷史均值;對應的12個月動態市盈率為11.63倍,也低于歷史均值。“在近期反彈之后,A股估值仍處于非常低的水平,疊加流動性持續注入和政策的推動,A股市場將有不錯的上行潛力。”孟磊說。
凜冬已盡,且看春來。業內預期,2023年A股將逐步聚力上行,延續已開啟的中期全面修復趨勢;全球投資者也將進一步聚焦中國,布局優質資產。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