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證券時報時報會客廳對話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張智威曾供職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香港金融管理局,歷任中金公司中國經濟學家,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并且負責中國股票市場策略。2019年加入保銀投資。
張智威認為,今年上半年宏觀政策將逐步寬松,央行還會繼續(xù)降息降準。市場方面,不管港股還是A股,上漲的概率更大一些,相對更看好港股。
指數(shù)上漲概率更大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對2022年經濟下行是沒有分歧的,但是經濟下行的幅度應該怎么看?什么時候見底?
張智威:現(xiàn)在市場擔心的主要有三點:第一,疫情是否繼續(xù)惡化;第二,房地產下行風險;第三,政策的不確定性。
證券時報記者:針對這幾點,您是怎么看的?
張智威:關于政策,未來幾個月會逐漸變得清晰。我們相對比較樂觀,接下來央行還會繼續(xù)降息降準,上半年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政策寬松。現(xiàn)在是政策整體寬松周期的開始,不僅貨幣政策,還有財政和行業(yè)政策,比如要建240萬套保障房,比去年增長不止一倍。政策方面主要還是時間點的問題。房地產到年中大約能穩(wěn)定,投資者擔心的是高杠桿企業(yè),現(xiàn)在問題已經基本暴露出來,它有一個重組的過程。這一輪地產周期年中會逐漸見底,違約風險也會逐漸消去。比較不確定的是疫情,全球正走向群體免疫的狀態(tài),輸入性病毒的風險會上升。未來一兩個季度是否能控制住?相對來說,三個事情最擔心的還是疫情。
證券時報記者:央行一年期LPR降了10個BP,五年期降了5個BP,時隔21個月后的首次調整,為何五年期調降幅度較小?
張智威:為何五年期調降幅度較小?我覺得央行還是考慮小步走,不能一下子把“彈藥”打完,另外央行可能擔心降息太快會導致房地產市場又出現(xiàn)炒作。5個基點確實對市場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但這只是開始,顯示央行接下來會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降息及降準。未來幾個月政策會逐步出臺,而且如果經濟不好,政策就會持續(xù)加碼。
證券時報記者:大家對于2022年市場比較樂觀,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流動性會相對不錯,政策比較樂觀。從過往看,是否政策偏寬松,股市就一定會漲?如何正確看待寬松周期對市場的影響?
張智威:我覺得還是比較正面,只不過傳導需要時間,不會很快顯現(xiàn)出來。從現(xiàn)在看到年底,不管是港股還是A股,指數(shù)上漲的概率會更大一些。至于上漲的時間點是這個月還是這個季度,比較難說。貨幣政策不會立竿見影,投資者對市場還是有一定的疑慮。市場在等確定性信號,比如消費什么時候開始見底回升,旅游業(yè)、中小企業(yè)的情況會不會好點。此外,新的疫苗和新的藥物如果能夠把疫情基本控制成流感,那么我們能討論的疫情管控政策空間會大一點。
看好四大方向
證券時報記者:2022年有哪些風險點?如何看待美聯(lián)儲加息?
張智威:今年的風險更多在國內而不是國外。預測美聯(lián)儲4次加息的投行比較多,加息4次以上的概率并不是特別高,很多的變化已經在價格中有所反映。現(xiàn)在美聯(lián)儲加息是在非常低的水平開始加,對整個經濟包括市場的影響并不會特別大,短期影響并不會那么明顯,更擔心的是2023年,進入加息周期第二年的時候,大家會擔心美國經濟是不是出現(xiàn)衰退,那時風險可能會更高。
中國市場主要還是內部原因,去年港股調整幅度比較大,估值已經到了歷史低位附近。2022年港股上漲的概率要大于下跌,因為它本身已經處在很低的位置。A股更多地是看國內,對海外市場的反應并不特別同步。
證券時報記者:2022年沒準機會最大的是港股,其次為A股,美股反而要小心風險?
張智威:對的。我們更多地是看好港股,A股也會有正收益。美股下行的風險更大一些。
證券時報記者:2022年比較有亮點的方向在哪里?
張智威:第一,去年下半年消費的調整比較大,到了今年下半年,消費應該能企穩(wěn),從中長期來看,消費有機會,持續(xù)性更強,比較看好消費領域的龍頭股。未來3到6個月如果能夠看到企業(yè)盈利水平企穩(wěn)回升的跡象,消費的機會將會更好。第二,科技股方面,不管是政府政策的支持還是中長期的可持續(xù)性,都值得去關注。第三,我們一直看好新能源,雖然估值比較高,有一定的調整,但還是有機會,尤其是新能源整個產業(yè)鏈。新能源車的市占率在未來幾年還是會有較快的增長。第四,經濟周期反彈后也會有機會,比如基建等。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xù)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xiàn)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xiàn)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xù)發(fā)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xù)放量 宣泰醫(y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xiàn)... |
21:56 | 2025年穩(wěn)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y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yī)藥董... |
21:51 | 百龍創(chuàng)園:第三屆監(jiān)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wǎng)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wǎng)站電話:010-83251800 網(wǎng)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