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臨近,多家超市及線上平臺已積極上線年夜飯相關預制菜產品,預制菜的消費需求也逐漸走旺。
預制菜省去了食材采購的煩惱,簡化了制作步驟,經過衛生、科學包裝,再通過加熱或蒸炒等烹飪方式,就能直接作為餐桌上的便捷特色菜品,并越來越受年輕人青睞。
從A股市場看,預制菜板塊近期也受到資金的熱捧。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預制菜板塊走勢強勁,期間累計漲幅高達5.62%,大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跌3.26%),板塊內可交易的21只概念股中有20只跑贏大盤,占比超九成。
其中,國聯水產期間累計漲幅居首,為97.57%,福成股份、同慶樓、海欣食品、得利斯、惠發食品等5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30%。
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制菜行業由于能有效保障連鎖餐飲行業運營效率,國內冷鏈物流配送能力的加強也使得預制菜品儲存時間大幅延長。雖然當下預制菜處于發展初期,行業區域特征明顯,競爭格局分散,仍處于跑馬圈地階段,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預制菜對C端客戶而言,解決了當下消費者因為工作忙碌而不愿意花太多時間下廚以及在外就餐和點外賣又擔心衛生和食品安全的問題。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B端而言,降低了原材料損耗和勞動成本、節約了廚房空間、提高了經營效率,有利于提升餐飲企業的利潤。
“因此,預制菜憑借便捷、安全健康等特點,又符合當下消費升級、單身比例提高、宅經濟以及團餐需求激增的發展趨勢,因此,預制菜同時引爆了B端和C端,而且客戶黏性非常高,這使得預制菜需求不斷增長。”劉有華表示,目前來看,預制菜在中國處于發展初期,滲透率還非常低,尤其是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還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對比日本60%的滲透率,這意味著預制菜在中國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望引發一場廚房革命,成為引領餐飲行業的一個新風口。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在中國屬于剛起步階段,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冷鏈物流布局,預制菜市場將在B段和C端同時加速發展,之后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預制菜規模約為5156億元。
從業績方面看,有14家預制菜概念上市公司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正,占比超六成。
其中,金龍魚期間凈利潤高達40.27億元,安井食品、廣州酒家、圣農發展、龍大美食、雙塔食品等5家公司期間凈利潤均超2億元。
進一步梳理發現,機構對于預制菜概念股早有布局。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上述21只預制菜概念股中有13只個股獲公募基金、券商、社保基金、養老基金等機構持倉,合計持倉量達1.91億股。從個股持有情況來看,雙塔食品、圣農發展、安井食品、天邦股份、新希望等5只個股獲得上述機構合計持倉量均超2000萬股。
2月1日至2月10日,有18只可以交易的預制菜概念股合計總市值從10067.01億元增長到10378.07億元,總市值期間累計增加311.06億元。從個股的市場表現來看,有11只個股期間累計實現上漲,新希望、安井食品、天邦股份等3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10%。
距離2022年的春節還剩下兩周,對于預制菜概念股的投資機會,眾多機構紛紛表示看好。
龍灝表示,看好預制菜行業中具有上游供應鏈、跨區域的品牌連鎖企業,在成本、質量、衛生及包裝運輸等方面有強大優勢,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
國金證券表示,看好預制菜在餐飲端的進一步應用,能有效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同時建議投資者關注向預制菜領域延伸、有望形成業務協同效應的餐飲企業。
國海證券表示,專業預制菜企業深耕區域,能成為小而美的企業。對上游農牧水產品企業而言,預制菜是難得的業務轉型窗口期,如果產品力優勢突出,快速建立B端和C端分銷渠道,有可能誕生黑馬企業。
川財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預制菜市場不斷發展,擁有較強產品研發能力和高品質產品的企業有望在這一藍海市場中取得優勢,實現快速發展。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