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段久惠
A股上市銀行即將迎來業績“季考”。10月20日到月底,42家A股上市銀行即將集中發布三季報。其中,平安銀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3家將會率先發布。
近期房地產風險出現反彈,涉房金融信用風險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不過,機構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業信用風險依然可控,資產質量維持改善趨勢,“房地產領域風險引發監管層密切關注,上市銀行抵押物充足,發生系統性風險概率較低。”
同時,機構普遍預測銀行業經營情況將持續保持良好勢頭,結構優化將賦予息差改善空間,營收逐季改善的背后,“既有基數效應,亦是息差趨穩、中收持續貢獻、投資收益負面擾動消退的共同作用”。
臨近銀行三季報發布時點,四季度低波動銀行資產的“壓艙石”價值和配置機會被多家機構提起。
結構優化帶來息差改善
對于今年三季度銀行業經營情況,研究機構普遍預計,將會持續保持良好勢頭,營收逐季改善的同時,盈利水平也將走出疫情困境;貸款利率下行已經接近尾聲、疊加銀行規模持續增長,凈息差水平有望得到改善。
“預計三季報將再次驗證營收增速逐季改善趨勢,業績釋放確定性較強的優質個股仍有超預期可能。”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鄭慶明預計,從利潤角度看,由于行業利潤增速由國有大行錨定,但對中小銀行而言——尤其考慮到城商行去年同期業績增長低基數出現在三季度,資產質量干凈、撥備計提充分、已“撥備藏金”的優質銀行業績增速有望超預期。
中行研究院認為,三季度,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增速將繼續維持在9%~10%區間;四季度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將保持適宜水平,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增速維持在9.7%左右;不過,凈資產收益率(ROE)仍將出現微降。
“三季度以來,宏觀經濟加快回暖,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為銀行規模增長和業務發展帶來一定增長空間。得益于銀行規模的增長,商業銀行三季度凈利潤將保持良好漲勢。”中行研究院提出,ROE指標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營收增速相對較慢,主要受凈息差收窄、計提撥備以及非息收入表現不佳等因素影響。
不過,三季度以來,商業銀行為緩解資產收益率下行的影響,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一方面,堅持量價雙優,持續優化存款結構,努力將存款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平均余額在各項貸款中的占比繼續同比提升。
“凈利息收入以量補價邏輯延續,但息差負貢獻將持續收窄,部分銀行已有望出現改善。”鄭慶明判斷,凈息差有望環比二季度企穩回升,主要因為資產結構調整、零售信貸占比提升以及負債端成本緩釋所致。
鄭慶明提到,從量來看,銀行調研反饋顯示,目前項目儲備仍較為充足,信貸投放符合全年計劃的序時進度;在宏觀層面上,財政發力托底經濟疊加信貸增速趨穩,9月社融增速已見底,信貸增長總量保持穩定性下,結構優化賦予息差改善空間。
涉房地產業務風險可控
近期房地產風險出現反彈,涉房金融信用風險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不過,從業內分析看,銀行信用風險依然可控,信用卡風險高位逐步緩釋。房地產邊際風險正在下降,房地產領域風險引發監管層密切關注,上市銀行抵押物充足,發生系統性風險概率較低。
“當前房地產債務風險整體可控。”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郭其偉認為,近期監管持續發聲表明,商品房價格具備較強韌性,近期多地發布“限跌令”,明確維護樓市價格穩定,“房地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是政策底線,居民按揭貸款違約風險不用過度憂慮。同時,銀行住房貸款抵押較足,一定程度上保障相關貸款安全性。”
“三季度以來,經濟穩定向好,顯著提升了銀行客戶的還款意愿和能力。商業銀行除貸款核銷外,還通過與資產管理公司達成債權轉讓協議、加快發行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等方式加大不良處置力度,資產質量將總體保持穩定,但仍然存在較大壓力。”中行研究院預計,四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或將同比下降,但不良貸款余額小幅上升。
鄭慶明判斷,房企信用風險不會呈面狀暴露,資產質量穩中向好趨勢不變,近10年來最干凈的資產質量仍將支撐信用成本下行。
他解釋,原因來自這幾方面:自上而下來看,監管層面多次傳達風險維穩信號,以避免在處置風險過程中出現次生風險為核心基調;銀行大規模不良暴露的可能性極低,對上市銀行而言實質影響更有限;自下而上來看,在房企融資環境收緊、地產調控趨嚴背景下,在半年報中,雖然多家銀行開發貸不良率有所上行,但各家上市銀行已提早摸排房企業務的風險敞口,尚未發現其他房企貸款暴露不良,對已經出現不良的部分貸款也有充分的撥備實現對沖。
他表示,不可否認的是,不同銀行之間的潛在不良壓力存在明顯分化,對于涉足恒大等“問題房企”債務敞口較大的銀行,未來一段時間內必然會面臨持續消化不良的壓力。但對于未涉及“問題房企”授信、涉房貸款占比較低、撥備非常充足的銀行,資產質量表現也會好于同業。而針對受成本上行、“雙控”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銀行摸排后反饋短期尚未出現劣化問題,資產質量仍處可控范圍之內,對總體資產質量擾動有限。
將迎來估值修復行情?
自9月27日銀行板塊重啟上漲行情以來,截至10月15日的10個交易日中,申萬銀行指數有7天上漲,期間累計漲幅達5.38%,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5,也是為數不多錄得正漲幅的板塊之一。
從市場資金動向來看,明星基金經理張坤、趙楓等近期也對銀行股進行了加倉操作,被譽為“聰明錢”的北上資金也在近期頻頻增持銀行股。
天風證券數據顯示,內資機構于三季度加大了對銀行板塊持倉力度,港股通中銀行市值占比企穩回升;外資配置熱情也有所升溫,陸股通中銀行市值占比在三季度向上抬升;此外,兩融余額中銀行占比呈現出上行態勢,表明普通投資者對銀行股的參與熱情亦開始有所提升。
今年以來,A股銀行指數持續承壓下挫,盡管3月份銀行板塊一度表現亮眼,但此后大幅回調,跌幅超過了15%,且市場預期中的銀行股半年報行情并未到來,超七成銀行凈利實現兩位數同比增幅,卻上演了半年報落地即股價回調。
為何近期銀行板塊走勢明顯進入上升通道?華寶銀行ETF基金經理胡潔分析,在國慶假期前后油價、海外利率持續提升的大環境下,促使資金更多配置銀行板塊。此外,三季報披露窗口臨近,今年銀行板塊的業績呈現穩中向好態勢,讓市場比較放心。
另一方面,光大證券、廣發證券等均提出,臨近銀行三季報發布,多家機構重申低波動銀行資產“壓艙石”價值,四季度銀行板塊配置價值凸顯。
“樂觀情形下,銀行股有望迎來房地產政策執行層面糾偏、寬信用信貸超預期和銀行三季報等利好催化。”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邱冠華認為。
不過,不同銀行之間的分化預計進一步擴大。中泰證券預測,從板塊彈性來看,農商行>股份行>城商行>國有行,三季度對凈息差正向貢獻分別為0.77、0.72、0.32和0.06個基點(BP)。鄭慶明認為,優秀銀行“撥備藏金”亦已支撐進入可持續的業績釋放期。
從上述機構前期調研看,今年信貸投放的區域分化更為明顯,如長三角等經濟更發達區域的銀行需求仍未見明顯趨弱,部分區域性銀行信貸增長仍有提速可能。
此外,延續上半年的財報數據,在傳統卡收費、結算清算手續費收入在銀行繼續貫徹減費讓利政策而增長放緩的情況下,財富管理發力將持續支撐銀行中收的表現,部分龍頭將持續拉大與行業間的差距。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