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見習記者 任世碧
“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基本上等同于A股‘核心資產’,市場關注度本來就高。另外,過去幾年經濟轉型、機構化、政策監管等因素使得價值投資風格更為市場接受,以醫藥消費為代表的一些滬深300成份股,被機構集體追捧的領漲品種,進一步帶動了市場對成份股的關注度。滬深300指數的表現,基本反映了A股市場的表現;而成份股的調整,則體現了A股市場結構變化的方向。被重點調研的板塊和個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構對于市場方向的預判。所以重點調研的板塊個股,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熱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中國經濟韌勁、轉型升級、資本市場改革紅利等因素決定了當前A股市場還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而社保和QFII這類長線資金選擇的品種往往基本面突出,一些在中國經濟轉型和市場風格變化中還持續受益,因此會成為多類機構長期持倉的選擇。”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占比越來越高,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作為A股的“核心資產”聚集地,相關品種也備受機構資金的追捧。《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3月24日收盤,在已披露2020年年報的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中,有8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TCL科技、萬華化學、中炬高新和同花順等4只個股在去年四季度成為QFII新進的重點品種;北新建材本期QFII持股數量未變;順豐控股、中環股份、深南電路等3只個股本期被QFII減持。
社保基金持倉方面,在已披露2020年年報的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中,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有13家公司獲社保基金持倉,社保基金新進持有大華股份1997.15萬股;社保基金繼續對TCL科技進行加倉操作,增持數量達1075.10萬股,最新持股數量達到13883.15萬股;洛陽鉬業、恩捷股份等2只個股本期社保基金持股數量未變,分別為20000萬股、773.30萬股,中國人保、紫金礦業、中國巨石、中炬高新、平安銀行、長春高新、北新建材、萬華化學、中信特鋼等9只個股本期被社保基金減持。
險資持倉方面,在已披露2020年年報的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中,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有9家公司被險資持倉,險資新進持有中國聯通、TCL科技、寶豐能源等3只個股,險資持股數量分別為319041.97萬股、7869.11萬股、6605.2萬股;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鋁業等3只個股本期險資持股數量未變,持股數量分別為1124511.94萬股、125894.92萬股、67188.26萬股;深南電路、中興通訊、招商蛇口等3只個股本期被險資減持。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對于短期市場的調整,建議投資者保持信心和耐心,如果是優質的股票可以以時間換空間,來等待市場完成調整。從長期來看,通過長期持有好的公司可以抵御短期市場的波動,從而長期獲得投資的勝利。由此可見,堅持價值投資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向,而滬深300指數成份股是A股基本面比較好的藍籌股,也是A股市場總市值最大的300只股票,去年四季度受到機構加倉的品種可以重點關注。對于QFII及社保基金長期持倉的績優標的,配置價值將會更值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社保基金、QFII等機構長期堅守的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備受矚目。統計顯示,在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中,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有32只個股獲得社保基金連續8個季度持倉,有22只個股被QFII連續8個季度持倉。其中,宇通客車、工業富聯、海大集團、樂普醫療等4只個股被社保基金與QFII連續8個季度共同持有。
今年以來機構對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的關注度持續上升。統計顯示,截至3月24日,有60只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年內獲機構密集調研,有14只個股期間累計接待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超過100家,傳音控股期間累計接待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居首,達到335家,樂普醫療、兆易創新、TCL科技、領益智造、海康威視等5只個股期間均受到200家以上機構扎堆調研,分別為271家、261家、230家、217家和212家,華東醫藥、瀾起科技、恒逸石化、宋城演藝、長春高新、蘇寧易購、大華股份、完美世界等8只個股期間也均獲超100家機構聯袂調研。
“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基本上以中大盤股為主,包括各個板塊的龍頭優質標的。而自2020年以來,滬深300指數的漲幅是明顯優于其他指數,主要原因是市場的風格偏大盤股,偏價值風格,導致資金的聚集效應越加明顯。因此,機構對這些標的的關注度大幅上升。”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投資建議方面,由于市場全面注冊制的預期,未來的市場退市率大幅提升是確定性的,市場上的優質個股會越來越稀缺。雖然春節后下跌幅度較大,主因是在于消化估值,那么未來,依然有望成為市場的主線,可以積極關注。”
“機構長期持倉的品種有不同類型,或是公司質地好、護城河深、商業模式佳,或是所在細分行業處于紅利期、景氣度持續向好,或是競爭優勢突出、能持續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升,但無論是哪一種驅動力,背后的共同邏輯是成長性和價值創造,只有具備可持續增長能力的公司,在其成長周期內,才能真正為長期股東帶來回報,這不僅需要做出甄別判斷,更需要通過時間來跟蹤驗證,因此長期堅守更像是一種結果,而非是刻意追求的目標。”圓融投資股票投資部總經理王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表1:去年四季度獲社保基金持倉的滬深300指數成份股
制表:任世碧
表2:去年四季度獲險資持倉的滬深300指數成份股
制表:任世碧
表3:去年四季度獲QFII持倉的滬深300指數成份股
制表:任世碧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趙子強 張穎 吳珊)
18:03 | 國聯水產2024年實現營收34.09億元 ... |
18:03 | 人社部:擬制定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
18:01 | 美的樓宇科技以全鏈路打造iBUILDIN... |
18:00 | 大名城2024年營收41.71億元 地產... |
17:59 | 劍橋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A+H”... |
17:59 | 去年股價累計漲幅超56%!江蘇銀行... |
17:58 | 博俊科技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持... |
17:58 | 綠地控股2024年營收2406.4億元 |
17:58 | 旭光電子積極構建全方位電力業務體... |
17:57 |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業務穩健經營 ... |
17:54 | *ST陽光披露2025年一季報 “保營收... |
17:45 | 一季度裝機規模不斷提升 立新能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