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吳珊
當投資者還沉浸在滬深兩市股指攜手共創反彈新高的驚喜中時,這波持續近10個交易日的瘋狂行情就掉頭轉向,截至7月17日,上證指數險守3200點,近4個交易日下跌逾200點,讓人不禁感慨“一月分四季,十日不同天”。
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增量資金的洪峰已過,但并不代表A股市場會由此進一步出現大幅回落的態勢。經過了上周四急跌、上周五的寬幅震蕩之后,游資熱錢引導的本輪躁動行情已趨于尾聲。但是由長期投資者引導的大消費、大醫藥、大科技等長賽道龍頭股將陸續歸位,A股市場重返主軌道。
與此同時,瑞銀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曹海峰認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A股未來的三大趨勢一定是機構化、國際化和換手率正常化。
伴隨快速上漲積累的回調風險有所釋放,機構普遍認為市場上漲的核心邏輯仍舊成立,經濟復蘇前景仍舊樂觀。基于此,面對短線風格的快速切換,如何踏準節奏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梳理發現,近5個交易日(7月13日至7月17日),機構首次給予“買入”或“增持”等推薦評級的股票數量達到36只,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36只個股呈現兩大特征:
其一,績優股占多數。截至7月19日,上述36只個股中,共有19只個股披露中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股達到11只,占比57.89%。其中,華大基因、亞士創能、山東黃金等3只個股均預計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翻番,分別為,723.35%、217.00%、110.00%。
其二,重返科技、大消費賽道。從上述36只個股扎堆行業來看,電子、化工、傳媒、機械設備、醫藥生物等五大行業涉及個股居前,分別為4只、4只、3只、3只、3只,可以看到,以電子為代表的科技股和以傳媒、醫藥生物為代表的大消費股重回機構視野。
對于電子行業此前就有出色表現此次重回賽道,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固然有內需市場形成的基本面支撐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包括電子行業在內的新興產業被確立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與之相關的產業、金融、資本市場利好政策不斷推出,極大提升了電子行業的景氣度和投資者的關注度。
表:近5個交易日機構首次推薦個股
制表:吳珊
(編輯 喬川川 策劃 趙子強)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