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還沒有到來,基建投資已在路上。
為搶回因肺炎疫情而失去的時間,近日各地頻頻推出巨額基建項目。昨日A股也有了企穩之勢。盤面上,市場聞“基”起舞,工程機械、建材、特高壓等基建相關板塊漲幅居前,前期熱門的半導體、芯片、光刻機等科技股板塊大幅調整。北上資金凈賣出39.42億元,連續5日減倉。但是,北上資金近一周卻逆勢凈買入多只基建類個股,買入金額過億的個股達到5只。
招商證券表示,2020年年初發行專項債額度較2019年同期有顯著增加。專項債的發放,對于工程機械行業2020年銷量有著重要意義。在消費、出口等行業受較大沖擊的背景下,下半年財政政策或將保持適度寬松,基建地產相關產業鏈有望受益。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新一輪“基建時代”,已經不是“鐵公基”和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基建時代,而是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數字基建”時代。“數字基建”時代的來臨,正在給A股帶來新的歷史機遇,投資者也需要注意短期市場波動風險。
各地加碼基建投資
近日各地頻頻推出巨額基建項目。福建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印發2020年度福建省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名單共列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云南實施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總投資約3.6萬億元;河南公布980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上海公布今年重大工程計劃,總投資達1500億元。
中部地區一大型基建行業央企投資公司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搶抓疫后基建投資市場機遇,有序推進在建項目,保障運維項目各項運維工作順利推進,公司將密切關注政策導向,緊盯核心市場及國家戰略熱點區域的重點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是大疫之后,重點關注醫療、衛生行業的全產業鏈新建項目計劃和安排,“做好項目儲備,搶抓疫后市場機遇”。
工程機械、建材等板塊率先受益。昨日,工程機械板塊指數跳空高開高走,放量大漲3.4%,創近4年半新高。龍頭股漢鐘精機在周三漲停后,昨日再次一字漲停,連續第9個交易日收陽線,從節后低點7.1元計算,期間累計上漲71%。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融資客連續追高加倉,周二凈買入1736萬元、周三凈買入837萬元。
建材板塊指數昨日也大漲2.22%,不但創下4年半多來的新高,離2015年的歷史最高點也僅一步之遙。華塑控股漲停,蒙娜麗莎、福建水泥、科順股份等漲幅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幾日市場巨震、北上資金持續凈流出的背景下,北上資金卻逆勢連續6日凈買入三一重工,為期間凈買入額最多的個股之一。
中國鐵建、北新建材、浙江鼎力、上峰水泥近一周也獲北上資金超億元的逆勢凈買入。
國信證券表示,長期來看,疫情沖擊過后穩增長政策有望加碼,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前期已批復項目的繼續建設也有望帶來需求回補,行業暖春仍可期,子板塊中預計水泥最優。同時,目前建材行業各子板塊估值水平處于歷史偏低位置。
電網建設超預期
數字基建已在路上
除了各地加碼基建外,國家電網公司近日也印發了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詳細規劃了電網建設、輸配電成本、增量配電等十大類31項具體工作內容,其中電網建設部分內容再超預期。
除了此前公布的開工項目,國網年內還將加快推進核準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等5交2直共7條特高壓工程,并加快推動閩粵聯網等多項電網工程的前期工作。
華創證券指出,根據以往經驗,一條特高壓工程的投資通常在200億元左右。包括特高壓工程在內的電網投資建設超預期,將給相關設備企業帶來直接利好。
昨日,特高壓板塊放量大漲3.12%,創本輪行情新高。國電南自、風范股份、中元股份、保變電氣等7只股漲停,平高電氣、通達股份、國電南瑞等漲幅居前。
特高壓板塊優質的龍頭公司近期也獲得了資金青睞。節后北上資金加倉許繼電氣逾250萬股,本周以來融資客凈買入3593萬元。平高電氣北上資金持股由節前的788萬股增至目前的1300萬股,融資客本周以來凈買入1419萬元。
國信證券表示,面對全國疫情防控對內需、外貿方面帶來的巨大沖擊,電網企業肩負從降低用電成本和帶動投資兩個方面促進經濟恢復增長的巨大社會責任,特高壓設備板塊將迎來更強的需求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工信部印發《關于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將重點支持5G、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做好5G發展和復工復產工作,加快5G商用步伐是其中的關鍵詞。在互聯網和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數字基建”是真正的產業新生態,更多是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才是長期風口,而且大多與老百姓的生活和民生幸福息息相關。5G技術則是“數字基建”時代的基礎。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基建”的最典型特色就是科技,而在A股市場,科技股已迎來一輪小牛市行情,為大量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直接融資提供了便利,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老大難”,促進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股權融資市場的發展。A股市場的“創藍籌”、“科技藍籌”有望成批崛起。
17:55 | 周期錯配“時間差風險”得以修復 ... |
17:55 | 高度關注入境游市場 南方航空制定... |
17:55 | 做好應對周期準備 吉鑫科技多線著... |
17:55 | 興業銀行一季度業績會:凈息差走勢... |
17:55 | 新元科技即將變更為*ST新元 財報... |
17:55 | 影視行業寒冬之下 愛奇藝如何破局... |
17:54 | 融創服務以8.26億元出售彰泰融創智... |
17:54 | 浦發銀行交出2025年首季經營單:數... |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