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新規成為周末以來的市場熱詞,受新規落地利好刺激,滬深兩市今日雙雙放量大漲,滬指漲2.2%,回補節前跳空缺口,創業板指更是大漲3.7%,創3年新高,呼應了這一利好政策。
券商股也因此全線走強。國金證券漲停,國元證券漲9.65%,東吳證券漲8.24%。紅塔證券、海通證券、東北證券、東方證券、山西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均漲幅超5%,市場情緒爆棚。
再融資新規將帶來定增規模及投行業務收入的擴張,已成為共識。東吳證券就預計,再融資規模將回歸到2016年左右水平,對應當前水平有1萬億左右增量,考慮到需求壓制,增量有望高于1萬億。按1%的費率測算,對收入和利潤的直接影響約3%左右。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規落地將支持推動優質企業多元化融資,定增市場有望回暖,之前已經有打造航母級券商的監管政策紅利,再融資新規之下,龍頭券商會更加受益。
投行業務迎爆發期,券商如何看新業務機會
在再融資新規落地后,多家券商在周末緊急召開新規解讀電話會,非銀、市場策略分析師、行業分析師等多部門人員參會。從整體行業來看,再融資新規落地后,除券商投行業務受直接利好外,資本市場融資制度改革也迎來全面突破。
中信建投:證券公司再融資承銷保薦及財務顧問業務將迎來豐收
中信建投研報中提到,2019年,A股再融資(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可交換債)承銷金額12791億元,假設再融資費率為0.8%、證券業2019年營業收入為3500億元,那么2019年再融資業務對證券業貢獻收入102.33億元,相當于證券業營業收入的2.92%。相比之下,上一輪再融資規則收緊之前,2016年A股再融資承銷金額可達到19532億元之多,顯然券商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有較大復蘇空間。
中信證券:新規是券商業績和估值的更大彈性催化
中信證券認為,再融資新規頒布標志著資本市場融資制度改革全面突破,未來需要一個估值合理且流動性充裕的二級市場做融資配套,資本市場改革重心有望從一級市場轉向二級市場,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完善交易制度和衍生品擴容值得期待,而活躍的二級市場料將對券商業績和估值產生更大的彈性催化。
資本市場改革開啟券商發展新周期,新業務需要資本實力、風險定價能力,人才儲備和金融科技能力,創新的結果必然是差異化,跟境外市場一樣,中國證券業料終將出現寡頭集中的格局。結合估值和基本面,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華泰證券(A/H)和中金公司(H)。
中金公司:券商可能會從潛在新業務中獲益
中金公司認為,再融資新政略超預期,券商、醫藥、科技行業影響更大。一方面本次再融資規則的完善略側重于對創業板的制度調整和建設,這與通過資本市場改革支持中國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的趨勢相契合;另一方面從以往情況來看,中小企業、新興產業也是再融資及并購重組較為活躍的領域。中長期將推進資本市場的成熟,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的活力、韌性及有效性。短期來看,券商可能會從潛在新業務中獲益,而受到提振。
華泰證券:券商作為資本市場核心載體將直接受益
華泰證券稱,再融資政策正式落地,市場化進程再加速。制度改革落地速度及力度略超預期,制度優化降低上市公司融資門檻和投資者參與門檻,有利于盤活各方積極性,從供需兩端改善市場環境。未來再融資市場有望擴容,資本市場改革將持續推進,券商作為資本市場核心載體將直接受益。
推薦優質龍頭券商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業績彈性大的中小券商東方證券、興業證券。政策落地速度及力度略超預期,對融資規模和新老劃斷規則適度調整再融資政策正式推出的力度和速度略超預期,對融資規模、發行對象、定價機制、批文有效期、減持、鎖定機制等方面優化改革。
國泰君安:經紀、資管和自營業務均有望受益
國泰君安認為,再融資新規正式稿較征求稿進一步放松,投行業務迎來爆發期。疫情不改資本市場全面深改推進步伐,預計后續逆周期調控及證券行業政策利好有望超預期。
國泰君安研報中提到,券商再融資業務迎來爆發期,從源頭提升資本市場活力。
1)17年2月再融資政策收緊后,增發規模(含財務顧問)從16年1.68萬億降至19年0.68萬億。本次新規在定價、退出、增發上限方面大幅松綁,同時降低創業板再融資條件(原條件中僅23%滿足增發要求),預計券商再融資業務迎來爆發期。
2)承銷費率1%假設下,上市券商19年定增(主承)累計收入占投行收入/總營收(調整后)比重3.3%/0.3%,較16年(峰值)的18%/3.1%回落明顯。再融資新規間接利好券商并購重組業務,19年上市券商“再融資+并購重組”收入占投行收入/總營收(調整后)比重為29%/3%。
3)再融資松綁將利于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激發資本市場活力,券商經紀、資管和自營業務均有望受益。
東吳證券:龍頭券商更受益
東吳證券非銀團隊所認為,隨著再融資條件放松,2020年定增規模會大幅增長,而實行定增的主體大多是100億市值以下的小企業。
再融資新規將進一步提升券商在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性,龍頭券商更受益。
(1)本次新規放寬了再融資要求,便于企業融資,提高了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定價折扣增加、鎖定期變短和減持限制下降,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對投資者吸引力明顯增加,優質項目的爭奪可能更加激烈。同時再融資政策的放松,使定增的股票整體質量水平變低,增大了定增投資者的挑戰性。
(2)于券商而言,再融資新規將帶來定增規模及投行業務收入的擴張,我們預計再融資規模將回歸到2016年左右水平,對應當前水平有一萬億左右增量,考慮到需求壓制,增量有望高于一萬億,按1%的費率測算,對收入和利潤的直接影響約3%左右。
(3)投行業務存在明顯的頭部集中趨勢,再融資承銷規模CR5從2016年的38%提升至2019H1的63%,再融資放開提升了直接融資在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性,監管引導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背景下,龍頭券商將深度受益,建議關注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
2019再融資馬太效應明顯,中信中金華泰聯合列前三
過去一年再融資市場規模如何?
WIND數據顯示,2019年股權融資規??傆?5,323.75億元,其中IPO募集資金2532.48億元,增發募集資金6798.19億元。配股、優先股和可轉債分別募集資金134億元、2550億元和2478億元。
數據來源:wind金融終端
2019年投行是如何瓜分再融資蛋糕的?
財聯社通過wind金融終端數據統計發現,2019年再融資承銷規模中,中信證券募集總金額為1565.34億元位列第一位,增發募資574.78億元,可轉債739.18億元,總計承銷數38家。
數據來源:wind金融終端
中金公司再融資承銷總金額為1063.34億元位列第二位,增發募資848.14億元,可轉債161.06億元,總計承銷家數21家。
華泰聯合證券再融資承銷總金額為1040.02億元位列第三位,增發募資752.64億元,可轉債150.82億元,總計承銷家數36家。
中信建投再融資承銷總金額886.14億元位列第四位,增發募資553.55億元,可轉債162.08億元,總計承銷家數45家。
東方花旗證券金額為654.96億元,增發募資576.70億元,可轉債40億元,總計承銷家數8家。
另外,國泰君安證券、長江承銷保薦、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匯豐前海證券位列再融資排行榜的第六~十位。
就2019年增發規模,財聯社記者也做了初略統計。
數據顯示,中金公司增發募資總金額為902.28億元位列第一位,承銷家數13家。華泰聯合證券增發募資總金額為889.21億元列第二位,承銷家數29家。中信證券增發募資總金額為826.16億元位列第三位,承銷家數24家。中信建投證券增發募資總金額為724.07億元位列第四位,承銷家數31家。東方花旗證券增發募資總金額為614.96億元,承銷家數7家。
此外,國泰君安、長江承銷保薦、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匯豐前海證券位列第六~十位。
券商投行在再融資業務方面,存在明顯的頭部集中趨勢。據東吳證券研報,再融資承銷規模前五大從2016年的38%提升至2019一季度的63%。
新規落地將支持推動優質企業多元化融資,定增市場有望回暖,之前已經有打造航母級券商的監管政策紅利,再融資新規將令龍頭券商更加受益。
多家公司連夜發布新版融資方案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再融資新規落地后,將利好證券行業,尤其是投行業務優勢明顯的頭部券商;同時,利好中小市值的創業板股票;TMT、生物醫藥等有再融資需求且規模較大的行業板塊也將受益。
數據顯示,目前A股已有291家公司發布再融資方案,涉及規模4763億元。機構認為,再融資新政四位一體提升定增市場投資的吸引力。
2月16日晚間,又多家上市公司推新版融資方案。
元力股份:根據再融資新規,公司修訂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修改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發行對象的數量、發行定價原則、限售期、發行數量等。修改后,發行對象調整不超過35名;發行價格修改為不低于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百分之八十;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調升至不超過7344萬股;以及限售期下調為6個月。
隆盛科技:宣布調整定增預案,其中,發行對象調整為不超過35名;發行價格調整為不低于發行期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八十;限售期由自發行結束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轉讓。
凱萊英:告終止2019年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同時披露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870萬股,發行價格123.56元/股,募資總額不超過23.1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額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高瓴資本擬以其管理的“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通過現金方式認購此次非公開發行的全部股票。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