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深港通運行滿三年。三年來,深港通成交規模不斷擴大,制度機制持續優化,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以及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創新經濟發展的橋梁紐帶,而北上資金持續流入也夯實了A股的價值投資理念,同時豐富了投資者結構。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三大國際指數將A股納入成分股,未來外資勢必會加速流入,這也促使國內資本市場加快改革開放進程,而滬深港通扮演著對外開放主渠道、主窗口的角色,相關制度有待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
持續保持跨境資金凈流入態勢
“深港通運行三周年應該說取得較大成功,使得深港兩地資本市場連接更加緊密,為未來更多跨區域、跨市場、跨幣種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實踐提供可借鑒經驗。”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
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助理副院長習超認為,深港通運行三年以來,對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在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對于加深大灣區資本市場之間互通融合,合作共贏,發揮著重要的支柱作用。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深港通運行三年總成交額累計9.42萬億元。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深港通成交額增長速度也在加快。
截至12月4日,今年以來,深港通總成交額達5.11萬億元,超過前兩年4.15萬億元的累計成交額。
另外,深港通開通三年來,持續保持跨境資金凈流入態勢。截至12月4日,深股通累計凈買入4317.87億元,港股通累計凈買入2953.12億元,累計跨境資金凈流入1364.75億元。
夯實長期投資理念
“北上資金不僅給A股帶來增量資金,更重要的是帶來價值投資理念。”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外資一向注重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以及基本面研究,并且偏好行業的龍頭股、白馬股,這些股票的行情走勢,已經表明外資在選股方面具有獨到的眼光和優勢。
楊德龍表示:“據統計,北上資金流入A股的前20大重倉股,過去三年的超額收益超過350%,遠遠跑贏指數,并跑贏大多數股票。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外資在投資理念、選股方面,確實具有較大優勢,值得我們學習。在行業方面,外資青睞科技、消費及金融三大方向,而深市集聚大量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成交更為活躍。”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深市2179家公司中,有989家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
“不僅如此,北向資金豐富了A股市場的多元化投資者組成,有助于促進具有多樣性的投資者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繁榮,尤其是部分北向長期投資者的加入,有利于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理念的進一步夯實,促進公司治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更好地發揮證券市場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助力實體經濟的作用。”習超表示。
有待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全球資本過去對于A股的配置嚴重缺乏,加之三大國際指數均將A股納入成分股,未來外資勢必會加速流入A股市場。這也促使國內資本市場加快改革開放進程,而滬深港通扮演著對外開放主渠道、主窗口的角色,相關制度有待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
“據統計,全球資本對美國市場的配置比例高達58%,而對于中國市場的配置比例只有2.5%。中國GDP已達到美國的70%,A股市場也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未來外資勢必會提升在中國市場上的配置比例,而滬港通、深港通無疑是重要通道。”楊德龍表示。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滬深港通運行多年來,交易規模不斷增長,額度提高,表明了該資金進出渠道具備旺盛的生命力,同時反映了資金跨境流通需求較大。隨著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將A股市場納入成分股,未來A股的增量資金將越來越多。
這對滬深港通相關機制提出更高要求。“當前A股與港股交易機制存在一些差別,使得交易通暢性有待提升,希望A股交易機制向香港的成熟交易機制靠攏,或者借鑒學習。”董登新建議,如試點“T+0”交易制度,放開個股漲跌幅限制,以及延長交易時間。
董登新說,深圳毗鄰香港,在地理空間上存在優勢,深市可以增強與港交所的交流互動。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深港兩地金融市場一體化發展將提速,深港市場將有更廣闊的合作前景和發展機會,在深港通制度方面可以先行先試,爭取更大的制度突破和體制創新。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