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意味著外資機構均可以通過MSCI指數投資A股。按照計劃,MSCI將在5月宣布納入A股細節,目前各路投資者、機構摩拳擦掌,對此充滿期待。
“入摩”前夜,不少投資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時心情略有些忐忑。喜的是規模上千億元的初期海外資金即將入場;憂的則是“活水”來了,如何才能踏對節奏勇立潮頭。伴隨“入摩”進入倒計時,調倉藍籌還是繼續做多中小創,市場也面臨短期選擇和分歧。
外資加速布局
“入摩”的鐘聲漸行漸近,外資機構布局中國腳步也顯著加快。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滬股通累計凈流入448.6億元,深股通累計凈流入409.6億元。其中,僅僅4月以來,滬股通累計凈流入規模就達到302.6億元,占比67%,而深股通累計凈流入133.7億元,占比約33%。外資“北上”加速換擋。
而相比2017年海外資金持有境內股票占流通盤比例從1.6%上升至2.7%,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3.5%。事實上,北上資金僅僅是窺視海外資金配置的一個重要窗口,隨著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完畢,QFII資金最新持倉情況近期也揭開面紗。
根據Wind數據,2018年一季度期間,QFII資金投資的股票市值為1437.65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同期的1231.48億元,增長16.74%。其中,在已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84只個股新出現QFII身影,另有59只股票還獲得QFII增持。
此前一段時間,市場受多重因素影響踟躕不前,大盤反復磨底考驗3100點,直至昨日滬深A股一掃陰霾。收盤時,上證指數報3136.64點,創業板指報1852.34點,雙雙擺脫短期均線糾纏區域。
在業內人士看來,行情放晴與北上資金近期加速吸納A股籌碼不無關系。受到外資吸籌帶動,國內多家基金公司也動作頻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20家基金申報發行對應的指數基金,最大單個基金規模接近50億元。內外力量共振,實現大盤行情轉變。
現在距離A股正式“入摩”不足一個月時間,5月MSCI還將宣布納入A股細節,當前場內外“入摩”氛圍越來越濃厚。券商機構普遍預計,在納入初期,或帶來1000億元的海外資金配置A股。受此影響,MSCI標的股的短期博弈性機會正在展開。
布局方向搖擺
外資積極布局“北上”吸籌的同時,A股市場自身卻正陷入成長與價值的風格博弈。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成長股頻繁脈沖,走勢相對大盤區間值占優;另一方面,在投資主線相對缺乏的情況下,部分白馬股連續殺跌后也激發部分游資抄底短博心理。市場主流品種未能達成一致性預期,令場內熱點頻繁切換,難以形成持續推動力。
銀泰證券分析師陳建華認為,近段時間以來,影響滬深市場運行的因素較復雜,資管新規落地、CDR征求意見出臺、A股納入MSCI臨近等,均是投資者關注焦點。然而就事件本身的性質看,其產生的影響顯然難以一概而論。“市場運行的無序特征,其實質體現的是市場各方對各種事件產生影響的分歧。”
而這種分歧恰恰是近期投資者喜憂參半、心態忐忑的根源。有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往外看,千億元海外資金在A股場外翹首以待,將在6月1日前后一段時間內流入;往內看,白馬股連續殺跌加劇市場結構性風險,對投資情緒形成較大打擊,令成長、藍籌風格難以決斷,反復糾纏。倘若現在加倉成長,怕錯過接下的MSCI行情快車;但選擇做多藍籌,又擔心眼下筑底尚未結束,憑空被套。
從傳統偏好上看,海外資金的確對大市值、高分紅以及具備增長確定性的行業龍頭更青睞有加。市場投資者也普遍認為,前期QFII以及北上資金仍會選擇此類品種作為主攻方向。
華泰證券分析師曾巖指出,首先,消費板塊當前盈利水平仍然較穩定,前期白馬股相對于業績普跌有一定的超調;其次,“北向資金+MSCI”的背景下,增量資金確定性較強。考慮到滬股通主要成分股大多為低估值藍籌,白馬消費和制造業龍頭有望迎來新一輪價值重估。
從估值的角度分析,PE最低的行業為銀行(6.8倍)、煤炭(9倍)、建筑(9.9倍)、房地產(10.8倍);PB最低的行業為銀行(0.86倍)、建筑(0.88倍)、石油石化(1倍)、紡織服裝(1.06倍)。川財證券分析,A股納入MSCI帶來的增量資金可能因此更偏好銀行、房地產、建筑、石油石化等行業。
不過,類比韓國加入MSCI初期,市場表現最好的雖然是金融與食品飲料等白馬藍籌云集的行業,但漲幅前三位中也同樣包括醫藥這類成長行業。并且從納入后的整個過程看,電子、電子設備反而后來居上,表現反超食品與制造板塊。
不少有意參與MSCI行情的投資者由此陷入“買大與買小”兩難。陳建華認為,滬深兩市所面臨的復雜環境將延續,A股場內資金分歧料將持續存在。預計在外力因素打破平衡前,布局方向搖擺或是常態。
局部區域仍存風險
買賣類似投機顯然無法提升收益的穩定性,也無法令投資收益率獲得提升。那么,內外因素共振的背景下,投資者布局時應該遵循什么邏輯才能走出“兩難”怪圈呢?
國泰君安證券建議關注主題投資。該機構表示,在中國經濟金融周期與海外雙錯配的背景下,A股2017年以來整體表現弱于MSCI新興市場。但A股2017年6月宣告將加入MSCI,外資流入預期驅動A股本土投資者短期進行主題投資,短期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顯著跑贏MSCI新興市場指數,事件驅動特征明顯。
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建議,業績報告公布期相對淡化風格,聚焦業績基本面。一方面,今年風格偏向成長,但短期躁動后將會有所分化;另一方面,近期藍籌股有所調整,隨著延遲的開工旺季到來及MSCI臨近的事件催化,周期價值板塊又迎來一個相對較好的配置時點。
不容忽視的是,雖然“入摩”靴子即將落地,對A股中長期構成利好,但綜合而言,場內局部區域仍存在風險,風險既存在創業板中,也包括存在預期修復機會的周期板塊中。汪毅表示,創業板一季報業績表現較好,但半年報仍面臨商譽減值計提的風險,成長行情主要聚焦在優質“新藍籌”;而周期板塊可能存在階段性機會,特別是近期宏觀微觀數據較前期有所糾偏,但周期板塊大的機會或已經結束。
在短期市場相對可為的情況下,汪毅建議后續關注兩大焦點:一是一季度經濟數據及4月中微觀數據情況,有望引發經濟預期差的波動;二是對外開放及MSCI的相關進展對市場情緒的影響,靜待價值表現。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