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小雨
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聯合產業鏈相關方發起的中國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聯盟于4月26日成立,聯盟聚焦前沿材料技術攻堅和應用,破解碳纖維中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的局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會上表示,碳纖維復合材料既是紡織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也是先進制造的基礎,創新意義和市場潛力巨大。此次成立聯盟,旨在把管理層與產業界、頂層設計與企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搭建終端應用牽引的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
對此,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與傳統的金屬材料相比,碳纖維具備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等優勢,不僅廣泛應用于航天軍工裝備,也開始滲透到風力發電、壓力容器、交通運輸等多個工業領域。在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碳纖維行業的自主化率仍然較低,國產替代潛力巨大,碳纖維產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相關產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行業景氣度或也面臨拐點,具有業績支撐的績優標的值得關注。
二級市場上,4月份,碳纖維板塊表現較弱,僅商贏環球、康得新、華訊方舟等3只概念股期間實現累計上漲,分別達到9.69%、4.25%、3.59%。此外,近七成概念股股價期間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而東華能源、雙一科技、博云新材等3只概念股期間累計跌幅更是達到10%以上。
事實上,碳纖維產業基本面改善十分明顯,成為吸引機構目光的主要因素。《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在18家碳纖維相關上市公司中,有12家公司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66.67%。其中,深圳惠程、方大炭素、智慧能源、博云新材、哈工智能、海源機械等6家公司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均在100%以上。
東吳證券則表示,碳纖維性能優異,廣泛應用于國防、交運、風電、休閑娛樂以及土木等領域,被譽為“黑色黃金”,市場空間廣闊。國內外存在較大差距,國內企業尚處于開拓階段,需求嚴重依賴進口。而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也為國內相關標的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碳纖維產業逐步進入收獲期。建議關注:率先享受碳纖維高盈利,長期為軍工供貨,不斷擴充民用產品線的龍頭企業光威復材;深耕軌交、汽車領域,發力碳纖維產業,有望為軌交、汽車穩定供貨的密封、減震材料龍頭企業海達股份;碳纖維短周期大批量成型工藝及裝備稀缺標的海源機械。其他關注:打造世界領先的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臺,實現全產業鏈模式布局的康得新、年產1千噸以上碳纖維成套產線,進軍大絲束的精功科技。
個股布局方面,近期,機構對相關標的的關注度也開始升溫。統計顯示,近1個月內,有10只碳纖維概念股獲得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光威復材、康得新、金發科技、海源機械、東華能源、博云新材、華訊方舟等7只業績成長股期間機構推薦家數均在2家及以上。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方大特鋼:第八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 |
21:52 | 海通發展: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五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