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資源有限,循環無限。《規劃》將進一步推動循環產業發展,循環資源一定會成為社會的主流資源供應,一方面能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另一方面可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格林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點名”動力電池及光伏組件
《規劃》提到,動力電池、光伏組件等新型廢舊產品產生量大幅增長,回收拆解處理難度較大。
以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為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今年1至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7萬輛和95萬輛,同比均增長2.2倍。
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是數十萬噸的動力電池回收量。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使用壽命在8年左右,以此計算,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總量約20萬噸,到2025年預計升至約78萬噸。
光伏組件方面,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預測,2030年,全球將迎來組件回收的密集期,屆時將有約800萬噸的光伏組件需要回收。中國在2030年將需要回收150萬噸的光伏組件。
有業內人士分析,按一塊250W的光伏組件重量為19千克計算,1GW的組件預計會產生7.6萬噸的廢棄物。按我國2020年253GW光伏累計裝機量計算,等到光伏組件壽命殆盡,其產生的廢棄物將超1900萬噸。“退役和廢舊光伏組件的回收利用成為一個現實問題,同時也為回收利用行業帶來巨大商機。”
據了解,當退役電池和光伏組件進入回收處理環節,可提取其中的鎳、鈷、錳、鋁、硅等材料,實現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
動力電池、光伏組件的回收利用價值已然凸顯。目前,已有部分龍頭企業深度布局回收產業鏈。
以格林美為例,目前公司已與包括比亞迪在內的330余家汽車廠和電池廠簽署了協議,推進動力電池從報廢端到消費端的大循環體系建設,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綠色到綠色”。
又如天奇股份,公司6月29日披露,擬斥資50億元建設退役動力電池、鋰電池梯次利用等項目。公司表示,此次投資項目將以廢舊鋰電池為生產原料,實現鎳鈷錳鋰資源的化學回收及三元前驅體材料的制造,進一步向下游電池材料制造業務延伸,最終形成“電池回收-元素提取-材料制造”的廢舊電池資源化利用完整產業鏈。
龍頭企業競相布局再生資源
《規劃》提出,到2025年,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其中廢紙、廢鋼利用量分別達6000萬噸和3.2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5萬億元。
行業龍頭企業正積極布局,為上述目標的實現“探路”。
在廢紙行業有這樣一組數據:1噸廢紙可重新生產800公斤再生紙,相當于少砍17棵20年生大樹。數據顯示,國內廢紙的回收比例近年來逐年提升,2019年已達65%以上。
在此背景下,國內造紙包裝龍頭企業山鷹國際近年來不斷拓展廢紙回收渠道。今年1月,公司與安徽雙贏再生資源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雙方的資源整合,搭建廢紙回收新平臺,創建廢紙回收新模式。
山鷹國際在2020年年報中透露,今年將通過中國環宇、云融網絡、泰國金龍等主體,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不低于千萬噸級的再生纖維回收能力,尤其是150萬噸高質量再生長纖的供應能力。
面對我國鐵礦石對外依賴度過高的現狀,國內不少鋼企加大了廢鋼使用量。例如寶武集團,以歐冶鏈金為產業營運平臺,整合旗下各鋼鐵生產基地的廢舊金屬資源、汽車拆解、輪船拆解、廢舊鋼鐵回收、加工、倉儲、配送基地及廢鋼國際貿易業務。今年初,歐冶鏈金建成了年加工廢鋼280萬噸的生產基地,首創國內金屬再生資源行業的“黑燈工廠”。
近年來,各路資本還加快布局廢鋼產業,尤其是在上游拆解回收和中游加工環節。以華宏科技為例,公司擁有東海華宏和遷安聚力兩大廢鋼回收加工基地,廢鋼加工能力達80萬噸。
再生鉛領域中,豫光金鉛、駱駝股份相繼籌建再生鉛園區,并引進下游鉛蓄電池企業,形成再生鉛閉合循環生產模式。
再生鋁龍頭順博合金今年5月宣布,將投資56億元建設安徽馬鞍山順博合金產業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0萬噸綠色循環再生鋁、30萬噸扁錠、20萬噸圓棒,下游可延伸鋁板、鋁箔、鋁型材。
此外,*ST中孚也表示,公司開展再生鋁在鋁精深加工產品中的添加技術研究,目前部分訂單再生鋁使用率達50%左右。
清潔生產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規劃》提出,要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依法在“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引導其他行業自覺自愿開展審核。進一步規范清潔生產審核行為,提高清潔生產審核質量。推動石化、化工、焦化、水泥、有色、電鍍、印染、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一行一策”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排碳經濟體,其中工業領域排碳占比為41.82%,電力領域排碳占比為40.05%。”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在此背景下,相關工業企業面臨新要求和新挑戰,“尤其在環保方面,從以前的超低排放到如今的清潔生產,環保約束指標更加嚴格,倒逼相關企業跟上步調,積極主動開展環保工作,從能源結構上進行改善,對產品技術升級改造,實現轉型升級,全面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
目前,河北、河南、安徽、陜西、寧夏、浙江、上海等地已開展對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河南一家有色行業上市企業的高管表示,有色金屬行業要積極實現能源轉型和清潔生產,在礦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需盡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排放,這將優化有色金屬行業的產業布局,改善能源結構,推動有色金屬行業創新。
此外,也有傳統礦企選擇聯合新能源企業,共同打造綠色循環價值鏈,讓轉型之路更為順暢。日前,國內礦業龍頭紫金礦業與金風科技就開展碳中和綠色礦區建設、陸上和海上新能源開發、國際市場探索與開發及有色金屬原材料采購等達成戰略合作。據介紹,金風科技憑借在新能源領域領先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技術創新能力,依托在綠電、綠證及碳交易市場方面的豐富經驗,將圍繞紫金礦業各礦區的負荷需求開展創新電力生產和商業模式設計,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雙方的緊密合作將共同為礦產等高耗能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探明路徑。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