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郭冀川
“雖然第四輪國家藥品集采擬中選結果將在近期公布,但一方面集采產品價格降幅收窄,另一方面集采的市場影響在此前被充分消化,所以近期醫藥板塊并未因此發生較大波動,甚至一些參與集采的醫藥上市公司股價都沒有較大反映。”森瑞投資醫藥研究員田新杰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田新杰介紹,從中標情況看,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原研藥外企紛紛主動放棄,他們也成為此次集采主要受影響方,但可以憑借原研的口碑和品牌優勢尋求院外市場,這樣將形成醫保支付和自費兩種路徑,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第四輪國家藥品集采擬中選結果顯示,45個通用名藥物全部采購完成,藥品平均降價52%,其中最高降幅達96%。此輪集采共有152家企業參加,產生擬中選藥企118家,企業擬中選比例達到71%,較前三批有明顯提高。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前幾次集采不乏眾多藥品降幅超9成現象,一些企業面對激烈的價格競爭敗下陣來,導致市場份額大幅萎縮,隨之而來的是業績下降與股價暴跌。集采常態化發展下,納入產品會不斷增加,而價格降幅也會有所收窄,隨著更多本土藥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參與集采競爭,進口原研藥的市場競爭力會逐漸削弱,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進口替代。
在此次全國藥品集采中,僅有5家外企中標,以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為例,該藥品年銷售額超50億元,此次由16家企業角逐,最終10家企業擬中選,外企勃林格殷格翰的原研藥市場份額曾經占比最高,但此次卻未能中選。龔濤表示,在過了專利保護期后,仿制藥搶占原研藥市場本就是大勢所趨,集采加速了這一進程,也讓掌握原材料資源和實現產業鏈一體化的本土藥企,有了更大的首仿研發動力。
田新杰表示,集采除了擠出中間商水分,也讓仿制藥價值回歸,讓產業往創新方向走,雖然這一過程中會傷害到部分藥企的利潤,但對于之前市場份額少的企業來說卻也是機會。這些企業過去沒有品牌和渠道優勢,集采削弱了企業市場銷售能力價值,中標的企業會因集采的大額訂單而帶來新的收入。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集采政策將倒逼企業加快創新,持續看好創新藥及相關產業鏈。國家醫保控費大背景下,集采與醫保談判常態化推進,將加速行業集中,行業巨變下倒逼傳統藥企進行創新。
此次集采不僅讓本土藥企收獲頗豐,部分產品擬中標企業也出現中小藥企的身影。華夏幸福研究院醫療研究員王瑞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說明本土藥企已逐步適應集采態勢,中小企業增多也是好事,說明有創新能力的企業被市場進一步認可,這些企業集采中標后,還會反哺企業創新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編輯 上官夢露)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