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升溫。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年內港股市場共有9家公司完成IPO,募資總額約77.95億港元。
港股新股市場持續回暖態勢,不僅體現在新股數量和募資情況上,還反映在企業的質量和行業分布上。港交所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記者發稿,年內新遞表或更新招股書的公司達48家,遠超2024年同期。另外,有超100家公司遞表狀態為“處理中”。
科技企業活躍
2月14日,杭州群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以下簡稱“群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群核科技也成為“杭州六小龍”中首家啟動上市進程的公司。
來自商業航天、半導體、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新興企業也在加速邁向港股市場。比如,1月27日,新能源鋰離子電池企業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日,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上市申請。
TMT、大健康和大消費企業也在積極奔赴港股。1月27日,創新驅動型生物醫藥企業蘇州旺山旺水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上市申請。
這些企業的不斷涌入,不僅增加了港股市場活躍度,也提升了港股市場在全球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證監會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處于備案流程中的擬赴港上市企業高達97家,這也意味著,港股新股企業儲備量充足。
港股市場流動性也迎來顯著改善。港交所官網數據顯示,港股市場2025年1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43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967億港元上升49%。
兩地上市增多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3日,共有24家A股公司擬赴港上市,市值大多數在百億元以上。
從遞表企業來看,截至2月23日,年內已有8家A股公司在港交所“門前”排隊,包括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伙人湯哲輝表示,“A+H”兩地上市,為企業進一步擴大了投資者基礎和籌資渠道。企業利用香港資本平臺,可以更便利地進行跨境資金的籌集和運用,以滿足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業務拓展、投資并購需求。
大型“A+H”項目也為市場帶來示范效應。去年下半年,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龍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通過“先A后H”方式赴港發行新股,去年全年港股IPO融資額顯著增加。
政策不斷完善
從政策面來看,為了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赴港上市,港交所已發起重磅改革。
去年9月份,港交所降低了第18C章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門檻,意在吸引更多AI、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去年12月份,港交所刊發咨詢文件,建議將原有的H股于上市時占股份總數(A股+H股)最低15%的要求,降低為最低10%或預期市值不低于30億港元,而且這些H股必須為公眾持有。
此外,港交所在去年10月份還為預計市值達到100億港元的A股公司開辟快速審批通道。
匯生國際資本有限公司總裁黃立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較低的H股比例讓“A+H”公司可以更加合理地平衡A股與H股市場之間的資本分布,避免過多資金需求集中。H股市值要求與公眾持股要求結合,確保上市后能夠形成穩定的公眾投資者基礎和流通市場,為公司帶來國際化投資者的關注。
富途安逸合伙人孫月鵬表示,在多家A股公司宣布啟動赴港上市、新股情緒延續等多重利好因素下,港股新股市場有望迎來更強勁的爆發。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