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日召開的中國證監會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提出,統籌開放和安全,穩步擴大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加強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建設。
目前,監管部門正在推動加強內地與境外市場的互聯互通,優化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等,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
市場人士認為,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需要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標準與境外成熟資本市場通行標準看齊,在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同時,吸引境外投資者和機構,提升國內資本市場對全球資源整合配置能力。
“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
今年以來,中央層面頻頻釋放金融高水平開放信號。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的主戰場,資本市場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
申萬宏源政策研究室主任龔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是深化資本市場系統性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通過額度放開、資質放開、持股比例放開、互聯互通機制的擴容,在聯通境內外市場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績。
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深入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開放,在“引進來”方面,持續吸引外資機構來華展業投資。據高盛研報數據,目前全球共同基金及對沖基金對中國股票的總持倉金額約1.075萬億美元。
普華永道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合伙人武彥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脫穎而出,全球資本也相應地通過A股、港股、美股等渠道配置中國核心資產。資本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必然有助于建立互信,穩定海外投資者長期投資中國。
在“走出去”方面,監管部門統籌發展,不斷優化完善企業境外上市制度,支持企業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1月26日,在美上市中概股超過300家。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共有1447家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占比超過港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此外,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12日,證監會累計核準23家上市公司發行GDR,合計募資約122億美元。
武彥生表示,支持中國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融資,有效地填補了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資本,在推動我國經濟融入世界、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海外成熟資本市場的監管機制,對于篩選中國優質企業、把資本配置到高效率領域發揮了作用。
下一步可從四方面推進
目前,監管部門正在推動多項開放舉措。在互聯互通方面,2023年8月份,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就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在對業務、技術和監管做好安排后,將盡快推出。此外,監管部門研究推動REITs市場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研究適時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互聯互通機制等。
在優化QFII規則方面,2023年11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進一步簡化登記手續,優化賬戶管理,簡化匯兌管理,便利外匯風險管理。
“征求意見稿在主體登記、收益匯出等環節進一步簡化,開放QFII自由選擇對手方開展即期外匯交易或直接入市交易等,整體開放力度超出預期,進一步印證了監管機構持續深化開放的決心。”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服務部總監鐘詠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談及下一步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方向,龔芳認為,可以從四方面推進,一是加速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標準與境外成熟市場通行標準相向而行,通過制度的開放融合,提升我國資本市場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二是加速推進金融貿易投資的一體化開放,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并不是孤立的,資本市場的開放將更加注重與服務業貿易開放、外匯市場開放及跨境投資的協同,加強各類開放政策之間的協同性;三是順應數字化趨勢,推進數字化開放,探索有限范圍內的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四是統籌推進上海和香港兩大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實現離岸帶動在岸,在岸帶動內陸金融發展的新格局。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