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1月17日,亞信安全披露重大資產購買預案,這是繼1月9日普源精電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之后,近期科創板披露的又一并購重組案例。
事實上,自2023年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科創板已有德馬科技、凌志軟件、炬光科技等公司實施并購重組,另有招商局集團戰略入股凱賽生物,積極布局科創戰略新興產業。
隨著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新政頻出,科創板并購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已有升溫之勢,科創板公司的并購之春或許正悄然而至。
助力企業用好用足政策新規
并購重組是科創公司加快技術突破、優化資源配置、賦能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式。2023年以來,證監會多次表態支持高質量產業并購,先后出臺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延長財務資料有效期,更明確提出要建立完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并購重組“綠色通道”,適當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的估值包容性,優化完善并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等,展現出開放、包容的監管態度。
與此同時,監管機構與市場各方積極互動,“開門”服務助力企業用好用足政策新規。
2023年,科創板累計舉辦了4場并購重組座談會,上交所與來自投資機構、證券公司、上市公司的代表,交流了科創領域并購重組發展趨勢、最新監管政策以及相關意見建議,共同探討如何更好激發并購重組市場活力,發揮科創板“試驗田”功能。
記者了解到,此前市場對科創領域并購重組有關規則、政策的諸多誤解,都在座談會上得到了專門澄清。比如,全面注冊制后,對科創板并購重組標的的科創板定位,相關規則已較IPO標準作出不同規定,但部分市場主體誤解標的仍需滿足IPO科創屬性量化指標要求。相關監管人士表示,科創板公司并購標的不適用IPO階段科創屬性評價指標要求,而是強調標的資產應當符合科創板定位,即所屬行業應當與科創板上市公司處于同行業或者上下游,且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具有協同效應。
業績承諾方面,現行規則僅要求,向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控制的關聯方購買資產以及構成重組上市的,且采用基于未來收益預期的方法評估作價的,需要強制設置業績承諾,除此之外,相關案例中的業績承諾均系并購雙方的市場化安排,并非來自監管要求。
除了上述座談會外,上交所近期還面向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了2期并購重組專題培訓,覆蓋上市公司約200家次。新年伊始,上交所還專門發布了《科創板創新制度一本通》,詳盡概括了并購重組制度特點和實踐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回應市場疑問和訴求,消解信息不對稱,幫助市場各方找準資源整合的突破點,提升服務精準度。
記者了解到,上交所近期還將面向獨立財務顧問開展關于科創板公司并購重組的專題培訓,推動專業的市場機構向上市公司提供高質量并購重組服務。
科創并購監管導向愈發明晰
科創板開市以來,并購重組案例不斷涌現,已累計披露350余起資產交易,交易金額合計約578億元,整體表現活躍,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已注冊生效的科創板并購重組案例中,不乏高科技企業并購的生動實踐。記者梳理發現,案例中已能看出監管層的鮮明導向,對科創領域產業并購的包容度和精準度正日益提升。
具體來看,一是重點關注標的資產“持續經營能力”,突出科技含量。2022年12月份,皓元醫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重組標的報告期內利潤不高,但核心研發團隊深耕CMC業務領域18年,擁有多個GMP原料藥公斤級實驗室以及五個獨立的制劑D級潔凈車間。上述資產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獲取關鍵技術、拓展創新藥業務布局,交易最終得以注冊實施。全面注冊制下,重組規則修訂,將重點關注標的資產的“持續盈利能力”改為“持續經營能力”。從相關落地案例可見,與科創企業的特點相適應,對科創板并購標的資產的盈利性已非必要條件。
二是尊重市場商業判斷,對評估定價更為包容。高科技企業通常具有研發投入大、成長性好、部分行業輕資產的特征。如2022年7月份先惠技術重大資產購買交易中,按照收益法,標的公司凈資產評估價值為16.4億元,增值率504.09%,增值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標的公司作為長期扎根于動力電池結構件領域的供應商,科技創新積累深厚,未來收入可持續性增長。對于輕資產科技創新企業的估值增值率,監管層已經給予了更高的包容度,對結合企業發展階段和行業特點,充分論述評估過程、依據以及定價公允性等重大方面的市場化并購,秉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理念,對評估方法并無限制,對估值也不做簡單干預。目前,科創板已完成的7單并購重組中,6單選用收益法和資產基礎法,1單選用市場法和收益法,平均溢價率為417.23%。
三是鼓勵具有協同效應的產業并購,尊重公司“無形資產”的確認。2020年6月份,在科創板首單重大資產重組華興源創并購蘇州歐立通的交易方案中,前期評估中充分識別了標的公司專利與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減少了商譽確認金額,為上市公司“輕裝上陣”打下了良好基礎。并購后,華興源創獲得了標的公司在可穿戴電子產品等消費電子終端組裝測試領域的產業基礎、技術儲備及銷售渠道等資源優勢,經營業績持續增長,標的資產也已超額完成業績承諾。
雖然科創板已實施的重大資產重組案例絕對數量不多,但都各具特色,整體趨勢也在持續升溫。
據悉,監管部門已經著手,聚焦“硬卡替”等重點領域引導推出更多示范案例,鼓勵公司綜合運用發行股份、定向可轉債等支付工具置入優質資產,對采用市場法等多元化估值方法、收購未盈利優質標的、創新業績承諾指標等交易安排予以更多包容。
11:08 | 佛塑科技收購金力股份 戰略布局新... |
10:55 | 中廣天擇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多... |
10:55 | 重磅突破!一汽解放全自主無人駕駛... |
10:55 | 一汽解放多領域實現突破 技術創新... |
10:53 | 奇安信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3.49億元 ... |
10:52 |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AI規模應用... |
10:48 | 承載品牌向“寬”發展重任 領克900... |
10:42 | 韌性筑基激活乘數效應 伊利股份邁... |
10:39 |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4月... |
10:38 | 致遠互聯亮相2025 IT市場年會 |
10:32 | 研判金屬價格走向 安泰科召開2025... |
10:30 | 扎根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鏈 科創板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