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中證金融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信用保護業務座談會表示,將進一步加大信用保護力度,更好發揮支持工具作用。
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效用眾目具瞻,為一批有市場前景、技術競爭力、信息披露透明規范的民營企業提供了有力的融資支持。以上市民營企業為例,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年內A股市場共有154家上市民營企業獲得總額逾2.2萬億元的授信額度,并已使用額度超1.2萬億元,使用率過半。其中,制造業企業、房地產業企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的授信總額度分列前三位,占比超八成。
“民營企業可在‘第二支箭’支持下,提升債券發行成功率,降低發行成本。”東方金誠高級分析師馮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銀行貸款相比,企業可以通過債券融資與資本市場實現對接,從而大大拓寬籌資對象范圍,增加企業籌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與股權融資相比,債券融資的優勢在于可以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且不會造成公司控制權的分散。
三大行業占比近九成
自2018年信貸、債券、股權“三支箭”政策組合改善了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收窄局面以來,其中的“第二支箭”(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持續有效支持諸多民營企業發債融資。以上市民營企業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年內有154家上市民營企業獲得授信額度總計達22462.96億元。其中,已使用授信額度達12161.60億元,使用率為54.14%;尚余10301.36億元。
從發債企業所屬行業來看(以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數據顯示,113家制造業企業以總計14682.79億元的授信額度遙遙領先,4家房地產業企業、8家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分別以2622.01億元和2092.60億元的授信額度總額緊隨其后,此三大行業授信額度占比達86.35%。值得注意的是,以平均值來看,房地產業企業以655.50億元的平均授信額度領跑其他企業。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上述三類企業占據發債主體的原因或在于其較高的融資需求和對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此類企業均具有資金周轉較快、對穩定的現金流要求較高等特點,因此借助發債融資的需求更為突出;另一方面,我國作為制造業和消費大國,給予此類企業融資便利,有助于行業本身穩定發展,進而成為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市場熱盼增信工具再豐富
通過發行債券融資是非金融企業補充現金流的有效途徑,但債券市場的分層現象一直較為突出,投資者對于國有企業信用債券的需求遠旺盛于民營企業。
“主要阻礙在于作為市場化機構,為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的擔保機構、商業銀行等也具有較高的風控要求,在選擇增信標的時非常謹慎。”馮琳表示。
從授信額度便可見。Wind數據顯示,相較于民營企業所獲授信額度,年內193家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合計擁有85970.78億元授信額度,約為民營企業的3.8倍;從年內發債主體最新信用評級來看,相比國有資本包含101家AAA評級企業,民營企業僅有3家評級為AAA。
基于此情況,馮琳建議,未來可進一步豐富“第二支箭”工具箱,使民營企業可以有更大空間選擇適合的增信工具或構建增信組合。同時,也可考慮通過擴大CRMW(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范圍等方式,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市場機構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提供增信,緩解由于機構風險偏好趨同導致的支持范圍受限。
在周茂華看來,部分中小民營企業信用評級不高的根本原因,或在于企業本身存在缺乏標準融資抵押品、內部財務管理有待規范、人才吸引與創新能力偏弱、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等短板,從而影響了其市場信用認可度,干擾了發行債券融資的進程。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民營企業應加強自身素質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信用意識,降低信用風險。另外,從發債環境來看,需要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提高民營企業信用評級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同時,建立和完善融資擔保體系,拓展和豐富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信用保護業務,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可靠的增信服務,提高其融資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