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毛藝融
8月23日,香港證監會發布季度報告,6月19日至30日期間,人民幣柜臺日均成交額1.939億元。當日,港股走高,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均漲超1%。
近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時提及“支持香港市場發展,統籌提升A股、港股活躍度”,提升港股活躍度話題再次受到市場關注。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在港推出相關A股指數期權、支持中概股在港雙重上市等三大方面舉措能夠顯著提升港股市場的活躍度。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已經宣布在滬深港通中引入大宗交易機制。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出務實舉措,激發香港市場活力,促進內地和香港市場協同發展。一是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拓展互聯互通標的范圍,在港股通中增設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二是在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及相關A股指數期權。三是支持在美上市中概股在香港雙重上市。
今年以來,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包括ETF通擴容、滬深港通標的雙向擴容、滬深港通交易日歷持續優化、首批24家港股公司增設人民幣柜臺,引入大宗交易機制等舉措不斷推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
美國國泰金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楊崇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雙重上市使公司能夠多樣化開展融資活動,目前正在成為中概股回港的新主流模式。完成上市之后更容易被國際投資者接受,也更易于符合A股市場監管納入港股通以及為之后回A股市場三次上市奠定基礎。
香港已成為內地企業首選境外上市地,港股市場逐漸成為“中國資產的海外融資平臺”。據證監會8月23日消息,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參加H股30周年志慶活動時介紹,香港已成為中國企業首選境外上市地,中國企業也成為香港市場的中堅力量。
浙商證券研報認為,政策端繼續發力,其中對于“活躍資本市場”具體措施的表態是亮點,同時明確了更多政策仍在路上。港股市場整體盈利有80%來自于中資股,這部分中資股的盈利主要來自內地。港股市場與內地基本面走勢呈高度同步,應密切關注中國經濟景氣度。
由于港股流動性難解、外資回流等原因,年內港股袖珍式首次公開募股(IPO)、私有化退市現象、港股上市公司大手筆回購頻發。
華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齊夢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港股“袖珍”IPO頻現反映了港股資本市場的低迷,投資機構對于新股認購的熱情較低,企業選擇縮量發行的主要考量因素是可以成功發行,避免在不縮量情況下的認購不足。
“隨著更多港股上市公司尋求私有化退市的機會,將為A股上市公司提供更多優質并購標的,更多并購交易機會逐步涌現。”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港股市場不斷放低上市標準,但強制退市標準低,成為流動性難解的主要誘因之一。據統計,港股并購數量徘徊在每年200多筆,并購金額在20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年交易數量是上市公司數量的10%,年交易規模是市值規模的0.3%至0.5%。
在田利輝看來,香港監管機構可以采取措施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更多的交易便利,提供更多的投資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優化上市規則吸引更多的公司來港上市。
11:08 | 佛塑科技收購金力股份 戰略布局新... |
10:55 | 中廣天擇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多... |
10:55 | 重磅突破!一汽解放全自主無人駕駛... |
10:55 | 一汽解放多領域實現突破 技術創新... |
10:53 | 奇安信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3.49億元 ... |
10:52 |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AI規模應用... |
10:48 | 承載品牌向“寬”發展重任 領克900... |
10:42 | 韌性筑基激活乘數效應 伊利股份邁... |
10:39 |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4月... |
10:38 | 致遠互聯亮相2025 IT市場年會 |
10:32 | 研判金屬價格走向 安泰科召開2025... |
10:30 | 扎根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鏈 科創板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