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據證監會網站8月23日消息,近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H股30周年志慶活動上致辭時表示,證監會將不斷推動內地和香港兩地資本市場深化務實合作。包括持續暢通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渠道,推出更多有代表性的“綠燈”案例;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引入大宗交易機制、REITs等更多產品納入標的,進一步便利境外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大兩地產品雙向開放力度,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等產品,豐富離岸市場風險管理工具,鞏固提升香港風險管理中心地位。
在港上市中國企業達到1400余家
李超表示,1993年,青島啤酒在港發行H股,打開了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序幕,大批金融機構、資金、人才集聚香港,為香港逐漸成長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堅定支撐,也為中國經濟和企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自此,兩地資本市場風雨同舟、攜手并進,經受住了亞洲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危機等困難挑戰,取得一系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一是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開啟兩地資本市場合作壯麗篇章。中國企業赴港上市,正值內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在證券法制、財務會計制度、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為內地資本市場建設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鑒,為企業全球配置資源提供了重要驅動力,也為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創造了良好機遇。截至2023年7月底,在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經達到1400余家,在香港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值、成交量占比分別超過了5成、7成和8成。香港已成為中國企業首選境外上市地,中國企業也成為香港市場的中堅力量。
二是滬深港通機制打造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成功典范。2014年、2016年滬深港通相繼開通,創造了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是“一國兩制”在資本市場領域的創造性實踐,受到境內外投資者的廣泛歡迎和認可。滬深港通開通以來,持續擴大標的品種范圍,優化交易結算安排,截至7月底,分別為內地和香港市場帶來1.95萬億元、2.34萬億元增量資金,持倉市值占比分別達到3.3%和6.7%,對于吸引和便利境外長期資金入市、促進A股市場深化基礎制度改革、改善香港市場流動性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
三是產品機構合作推動兩地務實合作更上新臺階。香港集聚全球資本、技術、信息、智慧,內地金融機構從香港走向世界,產品開放從香港先行先試。截至7月底,內地有近80家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在港設立子公司。隨著ETF互聯互通、跨境理財通、香港A50股指期貨陸續推出,QFII/RQFII落地和完善,香港逐步成為中西資本融匯之地。
四是監管和執法合作取得卓越成效。多年來,兩地證監會保持密切順暢合作關系,具備良好跨境監管和執法合作基礎。特別是滬深港通開通之后,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建立高層及工作層全方位溝通聯絡機制,運行更趨成熟有效。迄今,兩地證監會已經成功舉辦十三次高層會晤,推動兩地資本市場取得系列合作成果,不斷拓展監管合作深度與廣度。
不斷推動兩地資本市場深化務實合作
李超表示,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三十年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之所以能夠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根本在于堅定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在于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在于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方向。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國內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但我們應該看到,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強大抵御風險沖擊能力,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潛力仍然巨大。”李超說。
據李超介紹,為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證監會正堅定不移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走深走實,加快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香港具備健全的法律制度、高效開放的營商環境,擁有“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香港金融人才濟濟、銳意進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向縱深推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的效果更加彰顯,香港將在國家發展大局中進一步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李超表示,中國證監會將一如既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推動兩地資本市場深化務實合作。一是發揮香港支持中國企業融資的國際平臺作用,推動形成更加透明、高效、順暢的境外上市監管協調機制,持續暢通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渠道,推出更多有代表性的“綠燈”案例。二是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引入大宗交易機制、REITs等更多產品納入標的,進一步便利境外中長期資金入市。三是加大兩地產品雙向開放力度,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等產品,豐富離岸市場風險管理工具,鞏固提升香港風險管理中心地位。
(編輯 才山丹)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