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又是一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對資本市場來說,打擊財務造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從未缺席!
目前,全面注冊制已在全市場鋪開,信息披露是注冊制的靈魂和核心。市場各方發揮合力,防范、識別并嚴厲打擊財務造假。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證監會辦理信息披露違法案件203件,其中涉及財務造假94件,占比46%。
把好信披第一關
中介機構要做好“看門人”
近年來,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大幅提高資本市場財務造假成本;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是資本市場歷史上首次以中辦、國辦名義聯合印發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專門文件,夯實對財務造假“零容忍”的理念;此外,證券監管部門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及有關地方的工作協同,努力形成高效打擊財務造假等違法活動的合力。
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是把好信披質量的第一道關口,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對防范財務造假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全面注冊制強調“申報即擔責”原則,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
督促中介機構做好“看門人”,需營造“高聲譽、高溢價”的競爭態勢。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需要法律有威力,依據刑事、行政、民事三位一體的法律責任體系,發揮對于機構和從業人員違法犯罪行為的強大阻卻效力;其次,要在注冊制的市場化背景下,打造對于中介機構的正向激勵機制,進行分類監管,信譽好的中介機構可以在審核、注冊或者其他監管事項方面獲得優待,引導中介機構的行為決策;最后,發揮市場自身的約束作用,在中介機構之間形成“高聲譽、高溢價”的競爭態勢。
從中介機構自身來看,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中介機構要在服務過程中熟悉并嚴格遵守執業規則,加強內控管理。遵守執業規則是證券中介機構勤勉盡責的基礎,同時也是證券中介機構在監管過程中主張責任豁免的重要依據。其次,做好工作底稿,中介機構提供資本市場服務時,常常需要進行盡職調查并形成報告,工作底稿是證明其履行勤勉盡責義務的有力證據。最后,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信息披露充分、準確是基礎,中介機構應嚴格履行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真實披露。各中介機構應當通力合作,履行好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
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負責人王曙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投行角度來看,投行理應提高合規風控意識,提升執業質量,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首先,應加強自身制度建設,強化內部控制,細化執業要求。其次,注重執業素質培養,提高風險甄別和盡職調查能力,提升執業水平。最后,加強項目全流程管理,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在關鍵環節設置具體執行標準等方式,對項目的立項、執行等環節加強把控。
切斷財務造假利益鏈
強化對造假第三方打擊
近年來,財務造假從原來的會計操縱轉向成本和交易造假,財務手法越來越隱蔽的背后,是源自關聯方、客戶、供應商和金融機構第三方的配合。
“近年來,資本市場發生不少重大財務造假案件,大都存在外部第三方主動配合上市公司或發行人造假的情況,涉及客戶、供應商、金融機構、保理公司等各種交易鏈條上的各類角色。”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胡劍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如果缺少第三方配合,某些財務造假行為可能也難以實施或者從嚴格的審計中逃脫,這種配合財務造假的行為不僅僅可能干擾資本市場正常運行,而且由于涉及更多的交易環節和交易主體,還可能牽涉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
據統計,2020年至2022年,中國證監會(不含下屬派出機構)共作出公眾公司財務違規類行政處罰案件41件,其中,存在第三方參與的案件占比超過60%。
“公司財務造假案件其實在早期的境外市場也不少見。”鄭彧表示,以美國市場為例,早期對于這類協助發行人造假的行為,美國法院是以“協助”的從犯身份進行民事責任的追究,但后來美國聯邦法院的判決思路發生轉變,改為以“共同主犯”的身份追究這些協助造假者與發行人相同的責任。因此,對于證券市場的造假行為,特別是能夠證明“知假而協助造假的行為”,本身就應該是歸屬于“欺詐市場”行為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嚴懲不貸。
從國內來看,我國司法層面已經注意到需要加強對配合財務造假的第三方的法律責任規制。據朱奕奕介紹,去年1月份發布實施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已為投資者追究配合、合謀財務造假的第三方的民事賠償責任,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不過,從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角度來看,對于配合財務造假的第三方還缺乏相應的行政處罰、刑事處罰規制,從而無法做到與投資者民事索賠責任共同形成對于此類行為法律責任規制的完整法律體系。”朱奕奕說道,完善對配合財務造假第三方的法律規制和處罰,是遏制財務造假行為的當務之急,有助于從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和防范第三人配合財務造假兩個方面形成合力,從而切斷發行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實施財務假造的可能性。
胡劍飛建議,盡快從法律和監管層面解決配合造假者不受實質性追責的問題,通過落實對配合造假的相關機構和個人的嚴厲追責,切斷財務造假的利益鏈。
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亦表示,為有效鏟除財務造假“毒瘤”,建議嚴格貫徹“零容忍”方針,加大對第三方配合財務造假行為的打擊力度,完善立體化追責的防范治理機制。
對此,朱奕奕表示,可以從四方面進行完善,提高對配合造假第三方的打擊力度。首先,通過對目前第三方配合實施財務造假行為的分析,詳細總結歸納第三方配合財務造假行為的構成要件、認定標準,為市場提供可靠和明確的規則預期,劃定合法與非法的行為邊界;其次,在《證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法規中,完善對于第三方配合實施財務造假、欺騙和干擾審計等行為的行政處罰規則;再次,完善《刑法》規定,明確第三方配合實施財務造假可能觸及的刑事罪名以及追訴標準;最后,進一步推動證券監管部門與公安機關的分工與合作,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第三方配合財務造假行為,由證券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合力查處和打擊。
發揮合力
提高打擊效率和精準度
由于財務造假手法越來越隱蔽,僅靠證券監管部門目前可獲取數據,難以及時精準查處財務造假行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建春建議,建立打擊資本市場財務舞弊的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實現財政、稅務、海關、金融、市場監管、行業監管、地方政府、司法機關等單位的信息共享,打通銀行、海關、電力、社保、稅收等行業監管數據,專項用于打擊資本市場財務舞弊等違法行為。
“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涉及銀行、稅務、海關等多方面,其消耗的水電煤用量等信息亦是判斷生產經營真實性的重要依據。加快推進上述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整合與上市公司相關的大數據信息,將有效提高證券監管部門精準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的能力。”蔡建春說。
這一建議獲得市場人士認可。鄭彧表示,信息互通機制是發現、查處和證明證券違法行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證券監管部門應該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與其他行政監管部門一起協助市場推動建立這種信息互通或者驗證的跨部門、跨市場、跨地域的驗證系統。
胡劍飛認為,建立信息互通機制,有助于強化不同部門獲取的企業重要信息的透明度,及相關數據分析和比對功能,這一方面會加大上市公司實施財務造假的難度,讓一些意圖實施財務造假的公司知難而退,另一方面有助于監管機構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方式,更及時有效識別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財務造假情況,強化對財務造假的監管和處罰力度。
朱奕奕表示,“采用新技術強化監管執法,加快推進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提升各部門的監管合力,是我國未來監管的發展方向。相信未來各監管部門能夠整合運用公共數字資源,不斷實現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這一資本市場‘毒瘤’的高效精準打擊。”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