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見習記者 毛藝融
“實施發行注冊制改革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規模快速擴容,結構明顯優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幅提升。”近日,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提升對科創資產定價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注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全面注冊制優化了發行條件,簡化了手續,信息披露和市場化定價是其最大的特征,對長期的股權資本會更加有利。”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者會做出甄選,有助于優質科技類企業涌現并持續發展。
楊成長亦認為,注冊制改革推動創新資本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科創化發展。注冊制下科創板和創業板助推大批科創企業上市,有效支持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4日,科創板累計508家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數量達到201家,首發融資3581億元,生物產業企業數量達到106家,首發融資1564億元;另外,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之后新上市的420家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92%。
與此同時,以注冊制為引領,通過新股定價等制度改革,提升了市場對科創資產的定價能力。楊成長認為,由于科創企業在研發期難以產生利潤,并且大多采取輕資產運營的方式,因而新股定價難以運用傳統的PE、PB等相對估值方法;同時,科創企業發展不確定性很大,新股定價也難以運用高度依賴財務指標預測的DCF等絕對估值方法,市場參與者針對科創企業、新經濟和新業態企業,加大新型定價模式的研究。
邵宇補充道,對于科創企業來說,在好的制度下更要修煉好“內功”,通過誠信經營,更多地將資金投向研發等產生長期價值的領域。全面注冊制下更強調甄別能力,只有符合投資者的需求,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回報的公司,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助力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
注冊制改革推動行業機構服務下沉,積極服務中小微民營企業。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面注冊制提高了對公司上市的寬容度,以往很多中小企業因為不能滿足剛性條件,無法上市。注冊制下這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桂浩明進一步表示,由于注冊制強化對信息披露的監管,會使得投資者對中小企業的了解更為充分,形成“各路資金找到合適的投資對象,企業找到合適的投資人”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國家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北交所是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4日,有1092家專精特新企業在A股上市,首發融資8055億元,其中在北交所上市的有71家。
“專精特新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家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渤海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山東財經大學特聘教授張可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張可亮認為,專精特新企業到北交所上市,就是技術和金融的結合,而技術和金融是實體經濟騰飛的兩翼。這些企業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和資本市場資金扶持,將成長迅猛。
全面注冊制下,優質中小微企業融資有望快速增長。“注冊制下,A股企業平均上市時間已接近境外成熟資本市場。”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有利于投資人更專注于所投企業的基本面、質量和發展前景,減少對項目周期、退出渠道、退出機會的擔憂,加大投資機構對中小企業、新興產業、創新企業、優質標的包容度和直接融資支持力度。
服務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資本市場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有企業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整體上市或主業上市、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并購重組、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等運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楊成長表示,一是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整體提升;二是國有企業持續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國有企業積極通過并購重組實現混改,通過資產重組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優化產業鏈布局,更好發展主業,同時優化國有資本投資布局。
在桂浩明看來,國有資本通過控股或參股上市公司,進入相關行業企業的管理中,發揮對各路資本的引領作用。而注冊制有助于推進這方面進展。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4日,有1348家國有企業在A股上市,首發融資2.01萬億元。據國資委數據,2022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6萬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增長6.2%;上繳稅費2.8萬億元、增長19.3%。
“在全面注冊制下,國企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同時,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的專業化整合不斷推進,可以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有效整合資源。”邵宇表示。
張可亮提示,國企在核準制環境下上市審核時有一定優勢,但是全面注冊制之后選擇權交給了市場,市場投資機構會根據企業的運營效率、創新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各個方面用“錢”投票,這都對國企運營能力和反應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國企提升治理水平的良好契機。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