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日,全國首單投保機構股東代位訴訟落地,引起市場關注。投服中心提起的全國首例投保機構代位訴訟大智慧案及其衍生訴訟,因控股股東全額賠償損失,兩案大智慧公司將共獲賠約3.35億元。
此前,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投服中心持股行權專家委員會委員陳運森依管轄法院審理安排,接受投服中心的委托,作為大智慧案專家輔助人,就該案件涉及的會計、審計問題發表意見。對于全國首單投保機構股東代位訴訟案件,陳運森撰文表示,投服中心發起的大智慧股東代位訴訟案作為全國首例投保機構股東代位訴訟案件,對于壓實相關主體,特別是“關鍵少數”責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大智慧案涉及時間較長,最初是由于其201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增利潤、調減成本費用、通過股權購買虛增收入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導致公司股價暴跌,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016年7月份,證監會對大智慧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及相關涉事人員進行行政處罰。2019年4月份,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張長虹被公安機關拘留和接受調查。投服中心作為證監會依法設立的投資者保護機構及持有大智慧公司100股股票,2021年4月投服中心向大智慧公司發送《股東質詢建議函》,建議公司向相關責任人追償,但大智慧公司并未采納。投服中心遂以股東身份代表大智慧公司于2021年9月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股東代位訴訟。
陳運森表示,2005年《公司法》的全面修訂正式引入了股東代位訴訟作為私人實施機制的主要監管手段。2020年3月份開始實施的新證券法專門增設投資者保護章節,并規定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從法律上賦予了投服中心一系列職責。作為黨的十九大以來“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監管方式”的具體體現,投服中心具有監管型小股東的“半公共—半私人”的監管特質,結合了公共實施機制的執法威懾力,并以私人實施機制的股東身份參與公司治理。
陳運森認為,大智慧案,給予我們多個角度來探討證券監管和投資者保護的深層次問題:
首先,上市公司與董監高等“關鍵少數”方面,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上市公司需要更加遵守信息披露和會計準則等規定,以確保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董監高等“關鍵少數”作為公司高層管理者,是監管的重中之重,應該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負責,包括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如果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行為,且董監高等“關鍵少數”放任不管,將對投資者和證券市場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公司應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嚴格遵守相關法規,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積極履行責任,及時糾正公司錯誤信息,雙方勇于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社會責任。
其次,中介機構在證券交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會計師事務所、保薦機構等。這些機構需要對自己所提供的信息或服務負責,并且確保信息或服務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在服務過程中做到勤勉盡責,并保持職業懷疑,對于客戶存在的舞弊和錯報等現象及時糾正,在一些存在特殊風險的審計程序例如收入、股權合并中加強警惕,防止企業年末突擊利潤,或者利用調整分錄虛增收入,調減成本等常見的舞弊或者錯報行為。中介機構應當保持獨立性,避免給客戶與自身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因此,中介機構需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履行職責,確保信息和服務的質量,履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
再次,在新證券法和全面注冊制的大背景下,投資者的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需要系統提升。利用投保機構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的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是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在加強投資者教育的同時應該在法律制度上加強對投保機構代位追償的規范和完善,為投保機構代位追償提供更加明確和穩定的法律依據。同時,加強對投保機構代位追償的操作規程和實踐指南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投保機構代位追償的效率和公正性。
陳運森表示,證券監管和投資者保護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各個實施機制之間加強協同合作,共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全面注冊制的背景下,我國證券監管機構需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完善監管制度,加強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的監管和保護,以確保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提高我國的投資者保護水平,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編輯 張明富 孫倩)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