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見習記者 毛藝融
注冊制改革是一項“放管結合”的系統工程。在“放”的同時也要加大“管”的力度,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督促各市場主體歸位盡責,營造良好市場生態,并在“放”“管”之間逐漸重塑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
全面注冊制改革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對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進行了優化完善。同時,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保持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
“總體來看,全面注冊制改革是‘放管結合’的改革,即放松管制、加強監管,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市場主體盡責,監管機構歸位,讓市場力量充分博弈推進資本市場效率提升,也能讓投資者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減少門檻限制
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全面注冊制改革加大了“放”的力度,覆蓋股票發行、上市、審核等環節,實行“監審分離”,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進一步優化發行承銷制度。
注冊制改革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優化審核注冊程序方面,保持交易所審核、證監會注冊的基本架構不變,進一步明晰交易所和證監會的職責分工。
對此,桂浩明表示,注冊制改革中,監管職能發生轉變,實行“監審分離”,交易所審核、證監會注冊的審核注冊結構之下,進一步強化了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在很大程度上為證監會處理異常問題留足空間。
在精簡優化發行上市條件方面,各市場板塊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暢通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的上市通道。
“注冊制僅保留了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必要的資格條件、合規條件,將核準制下的實質性門檻盡可能轉化為信息披露要求,設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顯著改善了審核注冊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嚴凱文進一步表示,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為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建立、完善良好的融資環境,將有效提振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性,推動資本市場有序擴容。
在優化發行承銷制度方面,對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等不設任何行政性限制,完善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等機制。
在嚴凱文看來,注冊制改革是一場涉及監管理念、監管體制、監管方式的深刻變革。注冊制改革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充分考慮了中國國情、誠信環境和資本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嚴格把握上市公司質量關,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改善資本市場生態,優化市場結構,推動股市“新陳代謝”和長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
加大監管力度
形成前中后端監管閉環
全面注冊制改革在“放”的同時加大了“管”的力度,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督促各市場主體歸位盡責,營造良好市場生態。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運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大“管”的力度在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切身利益,壓實“關鍵少數”以及中介機構的責任,為全面注冊制改革保駕護航。
具體來看,在前端,堅守板塊定位,壓實發行人、中介機構、交易所等各層面責任,嚴格審核,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在中端,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進一步壓實上市公司、股東及相關方信息披露責任;在后端,保持“零容忍”執法高壓態勢,建立健全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執法司法體制機制。
“從前中后端形成監管閉環是對現有行政監管體系的完善。從前端預防,到中端監管、再到后端執法的監管體系,對于完善信息披露和保護投資者利益有重要意義。”陳運森表示。
“‘放管結合’,通過發揮市場作用和機構監管的雙向聯動,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為進一步推進全面注冊制改革、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培杰對《證券日報》記者也如此表示說。
陳運森還認為,“放”和“管”二者相輔相成,健康良好的資本市場離不開市場機制的促進作用,也離不開監管的威懾作用。支持更多優質主體進入資本市場,同時加強監管,這對于維護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生態,打造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意義重大。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