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標志著注冊制推廣到全市場和各類公開發行股票行為,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自今日起,《證券日報》將從多維度詳解全面注冊制改革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積極影響、作用及紅利,以饗讀者。
本報記者 邢萌
2月17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發布實施。其中,創業板第三套上市財務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正式啟用,符合條件的未盈利企業能夠在創業板上市。
“創業板向未盈利企業敞開大門,進一步指導相關市場主體選擇合適的上市路徑,拓寬未盈利企業的上市渠道,擴大了創業板市場的覆蓋面和包容性,豐富了企業在A股上市的機會。”北京海潤天睿(深圳)律師事務所主任唐申秋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第三套標準實施時機成熟
早在2020年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之初,創業板上市的包容性已大大增強,制定了“3+2”五套上市財務標準。
具體來看,針對一般企業,有三套上市標準可選擇:一是“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二是“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三是“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針對紅籌企業和特殊表決權公司的上市標準有兩套,分別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0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和“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
自創業板注冊制實施以來,絕大多數企業采用第一套標準上市,少數采用第二套,其余并未有企業采用。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注冊制下創業板新上市公司共有418家,其中,406家采用第一套標準上市,占比97%;其余12家采用第二套標準上市,占比3%。
事實上,彼時深交所雖制定了未盈利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標準即第三套標準,但考慮到市場實際情況,按照“穩中求進”原則,當時明確了暫不實施的過渡期安排。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實施兩年多來,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有序推進,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市場結構和生態持續優化,創業板實施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時機已經成熟。
由此,在全面注冊制正式實施的背景下,2月17日,深交所發布《關于未盈利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相關事宜的通知》,未盈利企業上市創業板的通道正式打通。
“未盈利企業并非單指報告期內虧損的企業,而是指公司成立后一直虧損,截止到申報之前,仍然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創業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體現出巨大的包容性。”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唐申秋分析稱,允許未盈利企業登陸創業板,激活創業板第三套上市標準,并非意味著創業板要求的放松。這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優化發行上市條件,拓寬優秀的市場主體上市路徑,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結構。
獨角獸企業上市優勢明顯
具體來看,深交所就未盈利企業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發布專項通知,主要有三個方面安排。一方面,細化未盈利企業行業范圍,包括先進制造、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創業企業。
“從行業范圍來看,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緊密聯系,系國家產業政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在資本市場領域的具體體現。對于已上市公司特別是制造業企業,也具有產業擴張方向的引導作用。”工業富聯副總經理兼首席法務官解辰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明確未盈利企業上市條件,啟用“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上市標準。
解辰陽表示,從市場實際出發,該項上市標準并不低,能滿足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的企業,已經跨過了成長期最初的階段,有相對成熟的產品、服務落地并已打入市場,同時應該已經完成多輪融資,才能滿足預測市值標準。
嚴凱文分析稱,針對未盈利預上市企業,具備強研發、強技術能力的獨角獸企業有著先天優勢。
此外,做好相關規則銜接,《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中同步取消了關于紅籌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申請在創業板上市需滿足“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的要求。
唐申秋稱,這將促使此類赴境外上市的企業回流A股,優化資本市場資金供需格局,推動居民資產配置加速轉型。
提高創業板容量與質量
創業板實施注冊制以來,積極服務國家戰略,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支持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做優做強,持續引領產業發展壯大。
據Wind資訊數據,截至2月19日,注冊制下,418家創業板企業IPO募資總額達4057億元,總市值達2.84萬億元,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創業板向未盈利企業敞開大門,能讓更多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獲得長久發展的動力,服務科技行業自立自強,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唐申秋表示,同時,這也回應了業內對“創業板開放未盈利企業IPO上市”的呼聲,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創業板容量、質量。
解辰陽表示,創業板向未盈利企業敞開大門,更加貼近市場實際,讓真正有融資需求,且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創新創業企業,能夠進入資本市場,優化資本市場供給。同時,符合行業要求的企業上市融資,可以將融資投入到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有利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嚴凱文認為,以納斯達克為例,大量成長性科創企業在上市節點,并未形成規模性利潤,但當技術成熟推廣應用之后,其成長速度驚人。比起傳統企業,硬科技企業發展初期階段需更長久的資本投入支持。而引導未實現盈利的硬科技企業上市,有助于解決國內科技企業發展早期缺乏資金的巨大壓力,給予它們成長所需的時間和資源。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