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邢萌
1月13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關于加強退市風險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同時配套修改相關公告格式指南,強化退市風險公司監管,持續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業內人士表示,在常態化退市背景下,投資者更應秉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及時關注退市風險公司披露的信息,充分了解股票交易市場風險,切實提高自我風險防范意識,遠離跟風炒作等投機行為。
強化退市風險揭示
《通知》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強化退市風險揭示。包括適度增加退市風險揭示的披露頻次;聚焦7類風險情形增強風險揭示針對性,同步修訂風險提示公告格式,提升風險提示的可讀性和有效性;強化年度報告編制進展披露及風險揭示。
首先,《通知》適度增加了財務類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的披露次數,要求退市風險公司在首次風險提示公告披露后至年度報告披露前,應當每10個交易日披露1次風險提示公告,向投資者提醒相關公司存在退市風險。
其次,為便于投資者理解,《通知》首次明確退市風險公司如果涉及7類較高終止上市風險情形的,應予以重點提示,主要包括業績預告相關指標觸及退市標準、尚未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是否觸及退市情形的判斷與公司存在重大分歧、影響公司是否觸及退市情形的事項尚未核實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預計退市風險與前期披露出現重大變化等情形。為便于上市公司準確揭示風險,同步修訂了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公告格式,要求退市風險公司結合自身情況詳細分析說明股票可能觸及的終止上市情形及其原因,提升風險提示的可讀性和有效性。
最后,為防止退市風險公司“突然死亡”,《通知》明確退市風險公司應當在年度報告預約披露日前20個交易日和10個交易日披露年度報告編制及最新審計進展情況,說明重大會計處理、關鍵審計事項、審計意見類型、審計報告出具時間安排等事項是否與會計師事務所存在重大分歧。會計師事務所就前述事項與公司存在重大分歧的,可以向交易所報告并同步出具專項說明文件,說明具體分歧及最新審計進展情況。
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退市風險揭示,有助于投資者更方便、更明確、更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公司基本面情況,認識到可能存在的退市風險,從源頭拒絕“炒小、炒差”等問題。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投資顧問何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提高信披要求,讓市場交易信息更加透明化,更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同時,也有利于規范上市公司的行為。
重點關注規避退市相關事項
《通知》重點關注規避退市相關事項。一方面圍繞營業收入扣除金額確認、非經常性損益認定、審計意見類型以及異常財務處理等4類焦點問題,針對性提出具體監管要求;另一方面督促退市風險公司董監高和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履職盡責。
《通知》要求退市風險公司圍繞上述4類事項進行重點核實。其一,在收入確認真實準確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規則進行營業收入扣除及披露;其二,結合公司自身業務實際情況和關聯程度,依規準確認定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其三,高度關注上期非標準審計意見涉及事項在本期的進展情況,禁止通過年末突擊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等方式“購買”審計意見以規避退市;其四,審慎處理保殼交易及資本運作,依規進行會計處理,不得通過虛增收入、違規確認收益等方式規避退市。
在督促“關鍵少數”和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方面,《通知》細化相關責任主體盡責要求,明確退市風險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高度重視年度報告編制及披露事項,獲取充分、全面的決策依據信息,合理使用異議權。審計委員會應當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的溝通,對其審計工作進行持續性監督及審查。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結合退市風險公司特點,加強審計執業質量控制,依規就營業收入扣除及非經常性損益等事項出具專項核查意見,恰當判斷上期非標事項對本期財務報表的影響,審慎發表意見。
“在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資本市場需要新陳代謝。對‘保殼’嚴監管,避免一些公司長期占用上市資源,無效占用投資者資金,可以更好讓市場優勝劣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何力表示。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