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50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強制退市42家……12月31日,“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將迎來落地實施兩周年,兩年來,“應退盡退”信號日益強烈、優勝劣汰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其中2022年退市公司數量、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均創出新紀錄。
專家認為,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加快低質量公司的常態化退出更加迫切。多元化退市指標有助于解決“久拖不退”等退市難題,吐故納新的良性市場生態將加速構建。
“財務退”增多退市效率提高
退市企業增多、退市效率提升、退市進程加快,進退有序的市場生態更加彰顯,這是市場對“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實施以來的明顯感受。
記者梳理發現,2022年以來,42家強制退市公司中有40家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占比高達95%。專家分析,退市新規下,第一年財務指標不達標的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任一財務指標不達標就會被直接退市,退市效率大大提升,這也是近兩年來退市企業增多的一項重要原因。
“這意味著‘空殼’‘僵尸’企業從被識別到退市只需兩個會計年度,2022年成為退市新規效力集中顯現的一年。”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說。
在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看來,隨著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及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優勝劣汰下的A股市場將加快“新陳代謝”,促進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高和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臨近年底,又到*ST公司“保殼”沖刺時。近期一些上市公司使出各種手段,意欲“自救”。有機構人士提示,退市新規凸顯嚴監管基調,有關部門將對靠粉飾報表、增加營收、資產轉讓等操作的“保殼”行為予以重點關注。“如果上市公司采取違規手段‘保殼’,將面臨更嚴格的財務審核,上市公司負主要責任和直接責任的管理人員、會計審計機構等也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表示。
多元化退出促進優勝劣汰
退市新規實施以來,A股退市類型更加多樣。業內人士表示,在2022年退市上市公司中,不少是財務類退市,也有交易類退市,還有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表明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暢通。
今年3月4日至3月31日,*ST艾格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股,觸及交易類退市情形,成為今年面值退市股的代表之一。
此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威力持續彰顯。比如,*ST新億因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追溯調整后,公司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營業收入均低于1000萬元,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已被摘牌。
多元化退出機制在優化退市結構的同時,也做到了對“空殼公司”的精準打擊。“2020年以來,證監會精準打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公司,退市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數據顯示,今年共強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強制退市的17家公司,兩年退市公司數占30多年來全部退市公司總數量的40%。”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近期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說。
退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歸根到底是要促進優勝劣汰、質量提升。破產重整同樣是化解上市公司風險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近期,包括*ST海核、*ST方科、*ST尤夫、*ST安控等多家被實施風險警示處理的上市公司紛紛披露,其重整計劃已獲法院批準。
證監會近期印發的《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指出,要優化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且具有挽救價值的危困公司通過破產重整實現重生。“從實際案例看,經過破產重整,一些上市公司償債風險明顯化解,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企業控制權實現平穩交接。”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如是說。
完善退出生態助力高質量發展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市場普遍預期,著眼把好“出口關”,退市新規不是終點,完善退市機制、優化監管生態仍然處于進行時。
一方面,常態化退市機制有望鞏固深化,制度執行將進一步強化。李明介紹,在出口端,將確保退市改革執行不走形、不變樣,堅決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清出市場;同時,優化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且具有挽救價值的危困公司通過破產重整實現重生。
另一方面,著眼于“退得下”與“退得穩”,投資者保護機制也將更加完善。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退市程序銜接,優化退市公司持續監管制度,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完善退市公司監管體制。“推動退市僵尸企業進行破產清算,通過加強適當性管理避免非理性投資,符合條件的退市公司還可以申請重新上市或者在新三板掛牌交易、轉讓等,這些特殊安排將在更深層次強化投資者保護。”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表示。
監管部門特別強調,對退市的評價不在于數量,而在于是否“應退盡退”,更重要的是要扭轉市場投資理念、生態系統,解決證券監管資源長期與風險公司的無謂糾纏,幫助地方政府騰出手來更好謀劃發展。
現如今,“應退盡退”明確預期之下,“炒小”“炒差”之風逐漸得到有效遏制。“在試點注冊制過程中,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逐步完善,對價值投資的支持更加突出。隨著‘殼價值’下降,‘炒差’日益減少,優質公司股票更受青睞。”李湛說。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