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緩釋等功能的必然要求。“近日,證監會在廣泛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中國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11月22日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透露。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新一輪政策措施加快出臺實施,上市公司結構將更加優化,市場生態將顯著改善,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有望邁上新臺階。
堅持優化增量
從入口端看,堅持優化增量、杜絕“病從口入”,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源頭。
近年來,以注冊制改革為牽引,發行上市標準進一步優化,大大提升了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一大批優秀企業不斷匯集到資本市場。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一周前境內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0家大關,與2019年底相比增長近三分之一,與十年前相比翻了近一番;除數量增長外,代表高質量發展內涵的上市公司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尤其體現在行業更“新”、規模更“大”、盈利更“好”、融資更“平衡”。
證監會明確,持續落實優化發行上市條件的要求,嚴把審核質量關,加大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
從出口端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重要舉措之一是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兩年多來,證監會“靶向”發力精準打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退市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今年強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強制退市的17家,兩年退市家數占30多年來全部已退市公司總量的40%。”李明說,在出口端,要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在強化制度執行上持續發力,確保退市改革執行不走形、不變樣。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退市結構日趨合理,違法違規類退市公司、主動退市公司數量增加,多元化退市步入新階段。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治理既是上市公司質量本身的重要體現,也是上市公司規范與否的根本。2020年12月以來,證監會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發現8073個問題,推動整改7702個問題,整改率超過95%,一大批顯性問題得到解決。
從治理角度看,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采取諸多舉措。從效果來看,上市公司信披違法違規以及內部人控制企業進行財務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為越來越少,上市公司質量明顯提升。
在此次論壇上,燕京啤酒董事長耿超介紹了其公司治理情況。“上半年,公司進一步加強董事會建設,通過精簡董事數量,實現了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成員結構,進一步增強了董事會決策的專業性、客觀性和獨立性。同時,深化專委會職責,增設了風險管理委員會和ESG發展委員會,公司發展戰略更加清晰、治理更加科學、管理更加有效。”耿超說。
“證監會將持之以恒地抓好公司治理監管,引導督促上市公司形成一套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上市公司實際、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約束機制,推動上市公司整體治理水平持續提升。”李明強調。
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根本保障。李明介紹,2021年底,證監會完成了上市公司監管法規體系整合工作,法規數量大幅壓縮60%,這是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監管法規體系30年來的首次全面整合修訂。
他透露,下一步,證監會將重在提升規則“質量”,全面啟動監管法規“實質性修訂”工作,構建以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為核心,以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購重組、退市和破產重整、監管執法5個方面規章為主干,以證監會規范性文件和交易所自律規則為重要組成部分的“1+5+N”的上市公司監管法規體系,全面提升監管法規的科學化水平。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在監管層面,應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如推出私募基金監管條例、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公司債券管理條例等。更有力地推行穿透式監管,讓資本有序流動。進一步推動嚴監管和零容忍,提升違法違規成本。
“在治理層面,應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讓公眾清晰準確地了解上市公司。優化治理規范,讓獨立董事能夠真正獨立、專業、勤勉和擔責。推動提高上市公司運營效率,讓中介機構和投資者能夠真正分享到企業成長紅利。”田利輝說。
12:11 | 趣睡科技2025年首季業績迎來“開門... |
12:11 | 鼎龍股份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11 | 九州通2024年營業收入1518.10億元 ... |
12:10 | 領克900正式上市 引領家庭旗艦大六... |
12:09 | 康芝藥業2024年經營情況保持平穩 |
12:08 | 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4% 盈... |
12:06 | 信維通信2024年實現營收87.44億元 ... |
12:05 | 錨定絲杠磨床賽道 高測股份積極開... |
11:57 | 半導體設備行業景氣度回升 先鋒精... |
11:53 |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 |
11:50 | 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占比提升 格力博... |
11:49 | 潤澤科技一季度凈利潤4.3億元 擬5...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