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日,證監會同意北京市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旨在通過這類股債混合融資工具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體系。”11月22日,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證監會市場二部主任王建平表示,待試點取得一定經驗和成效后,將研究逐步擴大認股權試點地區。
更好賦能私募投后企業發展
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力度
認股權是指企業或相關方按照協議約定授予外部機構在未來某一時期認購一定數量或金額企業股權(或股份)的選擇權。
王建平表示,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作為創新資本形成的重要載體,對科技創新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截至今年二季度,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累計投資于未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項目超過18萬個,形成股權資本超過10萬億元。互聯網、機械制造、醫藥生物、半導體等產業成為投資重點,在投項目近9萬個,在投本金4萬億元。
“但是科技創新需要更多元及大規模的金融資源、特別是債務性融資工具支持。”據王建平介紹,為更好賦能私募投后企業發展,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力度,近日,證監會同意北京市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
王建平表示,認股權業務是形成股權投資和債務融資相結合的有效方式。近年來,國內部分金融機構、私募基金、擔保公司等對認股權相關的債務產品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有力支持了大量科創企業發展。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認股權能夠有效動員各方力量加大對科創企業支持的力度、廣度和深度。
但目前認股權業務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科創企業大多不了解認股權,不清楚認股權融資對企業發展的好處;尚無權威第三方機構對認股權協議確權登記,導致責權不清,有效性、合法性也缺乏保障;認股權缺乏合理的估值方法,持有方難以進行有效的價值管理,導致行權比例不高;缺少具有公信力的轉讓平臺,轉讓效率較低,轉讓合規性存在問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作為認股權重要的潛在買方,缺少投資認股權的政策依據。
“這些問題都表明急需建設一個有公信力的認股權綜合服務平臺,保障認股權業務規范發展。”王建平稱。
王建平表示,在北京啟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具有良好基礎,包括政策基礎、試點企業和金融基礎、業務基礎,另外,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具備試點條件。
“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地方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是具有私募證券登記、托管、結算、轉讓等功能的證券交易場所,市場公信力強,能夠有效連接企業、私募基金、商業銀行等主體,是解決認股權現存問題和推動認股權業務發展的關鍵性功能性平臺。”王建平表示。
據王建平介紹,目前北京股交中心正在建設基于區塊鏈的認股權綜合服務系統,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電子簽約、登記托管、轉讓交易等服務,強化區塊鏈存證,確保認股權真實有效,同時通過區塊鏈實現登記、確權、轉讓等信息的共享,并通過地方業務鏈與證監會監管鏈對接,實現監管部門的實時動態監管和穿透式監管。
試點取得一定經驗和成效后
研究逐步擴大認股權試點地區
王建平表示,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是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生態體系,解決行業實際需求,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的重要舉措。后續落實工作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進。主要是四個方面:
首先,證監會將依法指導、協調、監督試點有關工作,會同北京市相關職能部門指導北京股交中心發揮綜合服務平臺作用,穩妥有序推進試點工作。待試點取得一定經驗和成效后,研究逐步擴大認股權試點地區。
其次,鼓勵各類機構積極參與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支持金融機構、私募基金、證券服務機構、擔保公司等機構參與試點,促進認股權價值發現和有序流轉,打造合規、專業、高效的認股權服務生態體系。
再次,提升服務科創企業能力。認股權綜合服務有助于引導高質量科創企業進入區域性股權市場,北京股交中心要深入理解服務科創企業的業務邏輯,不斷健全完善市場生態,探索科創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提高服務科創企業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做好風險防范。央地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區域性股權交易平臺、參與機構和相關企業的監管,防范出現虛假權益標的和過度炒作現象,嚴格合格投資者管理,確保試點工作健康順利開展。
(編輯 何帆 袁元 )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