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揭牌開市。開市一年來,北交所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各項制度安排有效運轉,市場生態持續改善。截至15日收盤,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1970.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新三板、北交所的堅定投資者,金長川資本已經參與了34家北交所公司的戰略投資。在北交所開市一周年之際,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下稱:21世紀)專訪了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兼總裁劉平安。
基本面為王
《21世紀》:金長川資本參與北交所戰投情況如何?你在選擇標的方面有哪些投資策略?
劉平安:我們一直是新三板、北交所市場積極參與者。2020年7月份精選層推出后,我們就積極參與到新三板、北交所市場的戰投環節。
北交所宣布成立以來,我們已經合計參與了34家北交所公司的戰略投資,戰投總規模將近兩億元。其中,有29家公司已經在北交所上市,4家公司在等待上市,1家公司已經順利轉板至科創板。
從行業分布來看,金長川資本北交所戰投組合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全部集中于制造業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這3個行業。
就投資策略而言,我們始終堅持價值投資,即通過基本面研究來選擇標的,從企業所在行業情況、有無核心技術、行業地位、商業模式、財務表現等多個維度來看企業基本面。
市場方面,雖然部分北交所公司表現略微欠佳,但是我們心里還是比較篤定,相信市場總有周期,只要持有時間足夠長,市場都會給予好的反饋。未來,我們還會加大投入,遴選優質標的,爭取給投資人良好回報。
《21世紀》:如何評價北交所當前的賺錢效應?
劉平安:今年以來,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A股整體處于下行通道。如果是從短期看,賺錢效果是不太明顯的。但北交所是一個新興市場,我們要看到它長期的價值。
換言之,要想在北交所市場里面真的賺到錢,可能短期的投資策略不是很有效,但是我堅信這個市場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于凈利潤規模在3000萬元左右的一些企業來講,北交所是一個絕佳的、低成本的融資場所。
如果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保持耐心,且能夠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標的,那么做長期價值投資,收益應該是可預期的。從專業投資的角度來講,發現價值的能力要強,風險控制的水平要高,投資理念認知要到位,要做長期投資的準備。
北交所融資功能初步釋放
《21世紀》:北交所開市以來,為上市公司、投資者分別帶來了哪些積極作用?如何評價北交所目前的融資功能?
劉平安: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每家融資額在兩億左右,123家融資總額將近250億元。對中小企業來講,在目前的大環境里面能夠融到錢,對企業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應該說,北交所目前已經初步發揮出其融資功能。
同時,北交所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特別是能夠分享高成長型企業的發展成果。沖擊北交所的企業大多發展階段偏早、規模偏小,但正因如此,此類企業的成長速度可能會很快,成長空間比較大。
《21世紀》:近期,北證50成份指數與融資融券制度先后落地,這對于改善北交所流動性有哪些作用?
劉平安:對于交易所來講,一定要有一個能夠反映市場行情的象征性標桿。所以北證50指數的推出,對于促進北交所市場不斷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指數推出以后,一些機構可能會推出相應的指數基金,這將有助于增量資金的入場。
另外,從機構角度來講,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北證50推出后,機構將自身的投資收益情況與指數基金情況一對比,投資能力的強弱就一目了然。
就融資融券而言,它的推出是對交易制度的完善,能夠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由原來的單邊市場向雙邊市場去完善,這也是借鑒了成熟資本市場的制度安排。
從現在的公布的一些融資融券方案來看,我認為它會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任何一個制度的出臺,市場對其認知和適應都有一個過程,而一個市場的成熟也是需要時間的。
《21世紀》:你對北交所深化改革有哪些建議?
劉平安:當前北交所發行審核速度較快,已過會還未上市的企業有30多家,但是市場存量的資金其實不多了,最近完成發行的幾家公司,中簽率最高達到10%左右。如何引入增量資金,這是一個問題。
目前很多長線機構投資者只是象征性進入市場,而沒有真正大規模參與交易。只有把市場做到一定規模,大資金才能有足夠可選擇的標的,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所以,我建議投資門檻還是要降下來,現在北交所個人投資門檻是50萬元。同時,應該把監管的重點放在信息披露上,這是注冊制改革的核心,投資人再根據披露的真實信息去做價值判斷和風險判斷。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