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2022年以來,A股再掀回購潮,大手筆回購屢見不鮮。8月29日晚,中國平安公告已完成回購A股股份計劃,回購均價為48.74元/股,累計回購金額逾50億元。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年內916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股份,同比增長19%;累計回購金額695億元,不及去年同期。其中,榮盛石化、恒力石化、順豐控股等9家公司回購金額超10億元。
總體來看,今年的A股回購市場呈現民營企業數量增長快,中小體量企業動力足等特點。受訪專家認為,回購多發生于市場下行期間,雖釋放出股價見底信號,但作出投資決策還需結合公司的長期價值進行綜合判斷。
長期以來,回購多與低估值相伴而生,常發生于市場調整過程中。“大部分公司回購股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股價穩定。”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場出現階段性下跌,不少優質上市公司的股價明顯被低估,這也是今年市場回購熱情高漲的主要原因。”北京陽光天泓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王維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企業類型來看,今年實施回購的民營企業是回購市場的中堅力量,占比超七成,且數量還在快速增加。據Wind資訊數據,年內實施回購的民企數量達680家,同比增加107家(增幅達19%),民企數量占總數的74%。
王維嘉表示,優質的民營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股權激勵與市值管理,特別是中小民企為了可持續性高速發展,都會以回購的方式進行員工激勵。
在板塊分布方面,主板仍為市場回購資金流向的主要板塊,創業板等其他板塊規模雖小但增幅明顯。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實施回購的主板公司數量及規模分別為610家、565億元,占比分別為67%、81%。
再從行業來看,回購規模居前的前五大行業悄然生變。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回購規模居前的前五大行業依次為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石油化工、汽車等五大行業,去年同期則主要集中于家用電器、計算機、電子、醫藥生物、通信等行業。
可以看出,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仍為熱門行業,而去年家用電器行業回購規模居首的主因則是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兩家的超百億元大筆回購。
通常來講,回購大軍以主板藍籌股等大體量公司為主。今年以來,中小體量公司回購股份尤為積極。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收盤,實施股份回購的中小上市公司(市值低于100億元)的數量達545家(占比總數59%),相較于去年同期增加75家,增幅達16%。
“龍頭企業回購現象較多,主要是現金流充足,其回購能力普遍高于同行業公司。中小體量公司回購則主要是受到市場回購潮影響,出現在資金儲備充足且短期內沒有重大項目再投資規劃的公司中。”況玉清分析稱。
關于回購是否為買入的信號,業內專家認為更應參照公司長期成長潛力作出決策。
“回購在一定程度上是利好行為,既表明公司現金流充裕、經營穩定,又顯示出公司管理層維護股價的決心。”王維嘉表示,但是投資者也要理性看待股票市場,畢竟短期走勢較難預判,更應該從中長期角度去看待企業的成長。
況玉清表示,回購是否為利好信號,要看公司的真實動機。有的公司借著回購把股價穩住再在高位實施大額定增,有的賬上資金并不充足卻拋出大額回購計劃,對于這些公司要保持警惕。
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付饒認為,當前,上市公司“左手回購、右手減持”現象依然存在,也讓回購的市場效應打折扣。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應該主要看公司有無可持續的競爭力或者研發能力。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