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2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頭戲”,穩步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將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業內人士認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條件具備,有望在下半年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的深化,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的效能。
基礎堅實穩步推進
“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各項任務,扎實推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監管部門多次表示,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實現核準制向注冊制的跨越,穩步推進試點注冊制,發行市場化程度、審核注冊效率和可預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得到體系化改善,改革符合市場各方預期。”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說。
注冊制下,發行、承銷等一系列規則優化,市場化定價、價值投資理念逐漸深入落地。“發行承銷制度調整后出現了破發現象,恰恰意味著市場自我糾錯機制開始發揮定價作用。”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表示。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認為,經歷數次成功的注冊制改革試點并實現持續平穩運行之后,管理層、企業、中介機構、投資者等各資本市場參與主體對注冊制改革方向、資本市場影響等理解漸深。
從科創板增量試點起步,到創業板存量擴圍,再到全市場推行,注冊制改革“三步走”將迎來“關鍵一躍”。摩根士丹利證券總經理錢菁結合過往實踐分析,科創板及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試點,已實現了改革的初衷,強化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能力和實體經濟競爭力的支持功能,為下一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完善制度穩扎穩打
注冊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穩中求進的主基調貫穿注冊制改革的全過程。
此前,市場擔心注冊制可能影響二級市場,但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的漸進式思路,打消了市場疑慮,且前期試點也證明注冊制并非“洪水猛獸”。“自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以來,近三年時間的實踐證明,市場運行平穩,注冊制并未對二級市場造成沖擊,而以改革促發展,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定價機制更加市場化、更為靈活,市場有力量糾正估值偏離的情況。”王亞軍說。
在注冊制改革進程中,監管部門反復強調突出“穩”,穩慎評估資本市場重大政策措施出臺的條件和時機,主動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從在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開展試點,到即將在滬深主板全面推開。近三年來,注冊制改革成效明顯,在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資本市場良好生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李求索表示。
“注冊制改革將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多資金活水,IPO、再融資將保持常態化。”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康認為,目前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在鼓勵和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支持下,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發展的市場新生態正在加快形成。
一方面,穩步推進股票發行全面注冊制改革,繼續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繼續優化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的審核注冊機制和流程,進一步提升審核注冊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與把好“入口”相呼應,嚴格的退市制度將進一步暢通“出口”,強化優勝劣汰,提高市場主體質量。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已有超40家公司退市或進入退市程序,全年退市公司數量將創歷史新高。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看來,不僅是退市制度、標準有了嚴格要求,退市的具體審查、執行力度也明顯加大。“在注冊制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要保障退市通道的暢通。”田軒說。
深化改革提升效能
可以期待,注冊制改革的深化,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的效能。
自注冊制改革試點以來,A股市場年度IPO發行數量和首發募集資金總額持續上升,資金活水澆灌更多實體企業,而優質企業的增多又顯著增強了市場活力。李求索認為,注冊制改革有助于擴大企業準入范圍,提升資本市場包容性,助力發展直接融資。同時,加速淘汰喪失競爭力的、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優化市場生態。
更重要的是,更加有效地支持創新發展。“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有特殊的優勢,不單單是科創板支持科技創新,我們著重從全面支持科技創新的角度,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特殊的功能,目前來看,效果比較明顯。”李超說,具體到股票市場,設置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允許未盈利、特殊股權結構等符合相應要求的科創企業上市。實行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機制,這些對推動和促進科創企業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子落,全盤活。以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為牽引的系列改革舉措將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促進資本、科技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