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蕊
近期,受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等因素沖擊,中概股一度集體大幅回調,這也使得“中概股回歸”再度成為資本市場熱門話題。
昨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專題會議提到,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體合作方案。受該利好消息影響,多只回港中概股昨日漲超30%,熱門中概股美股開盤后也集體大漲。
就在昨日晚間,三一重工、國軒高科、樂普醫療3家A股上市公司同時宣布籌劃赴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嗶哩嗶哩(B站)公告,“爭取自愿轉換至港交所主板雙重主要上市”。
結合境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及中概股的長足發展,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概股應該認真考慮回歸問題。他們認為,從目前來看,港交所應該是中概股回歸的最安全、最穩定的過渡方案。
回歸步伐加速
昨日,回港的中概股集體大幅反彈,嗶哩嗶哩(B站)、京東、快手、美團等個股均漲超30%。受此帶動,恒生科技指數收漲超22%,創該指數推出以來盤中最大單日漲幅,3只“中概互聯”ETF也盤中集體漲停。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是懸在中概股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也使得“中概股回歸”再次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對于中概股,昨日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指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正在致力于形成具體合作方案。
方正證券海外策略分析師黨崇鈺認為,“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及相關事件是美股中概股近期走低的導火索,但跨境金融監管問題不是本質。”盡管中美未來可能在證券監管領域達成合作,但中概股的未來仍取決于中美關系的變化。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表示,美國新規審計的要求會對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都產生影響,會加快中概股回歸步伐,而其他國家在美上市企業,也將考慮從美國以外的市場上市募集資金,進而催化內地股市國際板的推出和香港股市的擴容。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市場似乎漸漸不再是中國公司出海優先選擇。昨日晚間,三一重工等3家A股公司同時公告,表示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而嗶哩嗶哩(B站)也在港交所公告稱,爭取自愿轉換至港交所主板雙重主要上市。
港股市場成首選?
如果回歸,那么選擇港股還是A股,成為擺在中概股面前又一關鍵問題。
安信證券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張真楨稱,上市門檻高、與美股上市體系及法律體系差異大、投資人退出成本高等問題,都影響了中概股到A股再上市。不過A股交易量更大、流動性更強,預計中概股回歸可獲較為理想估值,后續政策支持或許可以吸引好業績公司落地。
但相比之下,目前回歸港股的可行性似乎更高。自2018年起,香港市場便開始為迎接中概股回歸創造有利條件,包括2018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規則》,允許中概股二次回港上市;2019年10月接納同股不同權形式的二次上市等。而隨著阿里巴巴登陸港股,中概股終于探索出成本相對更低的回歸路徑。
“受國際關系等因素影響,國內也加強了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的監管,尤其是涉及機密的科技和金融股企業。”光銀國際認為,在中美雙方均趨嚴的監管環境下,香港市場是中概股回歸的最安全、最穩定的過渡方案,也是企業將來境外上市的主要選擇。
此外,兩地上市也更便于機構投資者將中概股轉換為H股。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統計發現,過去3個月,兩地上市(即美股+港股)中概股的機構持倉合計下滑2.6個百分點,但其香港上市股票的機構持倉卻提高了0.9個百分點,表明部分投資者將中概股轉換為H股。港交所數據也顯示,兩地上市中概股的港股部分占比從48%升至53%。
王宗豪表示,大部分中概股目前具備香港二次上市資格,且港交所和監管機構正就放松不符合利潤要求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規則進行磋商,假設最終規則與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的規則相似,則大約超過41家中概股公司有望獲得香港上市資格。
根據港交所資料,目前約有150宗有效上市申請,其中不少是新經濟公司和中概股公司,而蔚來汽車也剛剛于3月10日在香港二次上市。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