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賺錢效應明顯,網下打新吸引各路資金積極涌入。隨之而來的是,網下打新違規時有發生,一些機構風控不嚴和合規意識淡薄的問題也暴露出來。近日,有承銷商在微信群中稱華創證券在網下打新時涉嫌超額申購,引發業內討論。
所謂超額申購,是指申購規模超過自身資產規模。舉例而言,某資管產品自身規模為1億元,擬申購股票價格100元/股,申購數量200萬股,那該產品的申購規模即為2億元,超過自身規模,屬“違規”申購。
超額申購對其他參與網下打新的機構有所不公。在首批科創板上市股票網下申購過程中,就出現過個別機構超額申購的現象。相關機構因此遭到中國證券業協會處罰。業內人士認為,在新股發行實行注冊制的背景下,網下打新投資者更應該嚴格按照“科學、獨立、客觀、審慎”原則參與。
又見超資產規模申購
近日,在某個投行的同業交流群中,有承銷商公開吐槽華創證券在網下打新中涉嫌超資產規模認購。
該承銷商提醒同業,在IPO網下投資者核查中一定要重點關注華創證券。最好安排專人多次交叉復核華創證券提交的所有材料,不能輕信。
據該承銷商描述,在事后給協會提交整改報告時,華創證券還會“把責任都推給主承銷商,說主承銷商沒人挨個核對其產品估值表。”
有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超額申購之前確實比較常見,但在監管規定落實后,基本上就很少出現了。打新機構提交的材料都需要蓋公章,一旦發現就會被剔除報價。此前監管要求主承銷商實質核查投資者是否超額認購,但核驗工作量很大。如果一旦配售了,主承銷商應該也會受到處罰。”
根據相關規則,網下投資者須如實提交資產規模或資金規模證明材料,申購金額不得超過向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提交的配售對象資產規模證明材料以及資產規模匯總表中相應的資產規模或資金規模。上述資產規模或資金規模證明材料均須加蓋公司公章或外部證明機構公章。
如出現配售對象擬申購金額超過向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提交的配售對象資產規模證明材料以及資產規模匯總表中相應的資產規模或資金規模的情形,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有權拒絕或剔除相關配售對象報價,并報送中國證券業協會。
監管持續規范打新違規
此前注冊制試點中,網下初步詢價報價出現的一些情況已經引起市場關注。在首批科創板上市股票網下申購過程中,就出現過個別機構超額申購的現象。
2019年7月,在科創板首批新股發行項目中,部分私募基金超產品資金規模申購,引發市場熱議。隨后,中國證券業協會將違規超額申購的29家私募機構、涉及139只產品列入限制名單。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也公開譴責上述違規申購行為。
2020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科創板新股網下發行超資產規模申購違規情形處理措施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科創板新股網下詢價過程中網下投資者超資產規模申購違規行為的處理措施,原則上按照最近12個月內發生上述違規的次數采取措施。如果累計出現兩次超資產規模申購的,協會將采取暫停網下投資者新增配售對象注冊一個月的自律措施。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在監管采取一系列措施后,違規超額網下打新明顯減少。不過,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稱:“也不排除有部分機構借助新股網下申購中多個人工操作環節的漏洞,突破有關規定的申購上限,違規高報申購規模,以爭取更多新股配售份額。”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目前打新中還有很多亂象源自打新機構內部管理和業務流程存在漏洞,這也反映出機構風控不嚴和合規意識淡薄的問題。
推動網下打新規范發展
網下申購違規各種亂象一直屢禁不止。記者查閱中證協官網發現,2021年中證協共披露了5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和6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公告,共有500多個賬戶被限,被限時間從半年到1年不等。被處罰的機構中,私募產品被點名次數最多,也有部分券商自營賬戶。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對配售對象打新采取限制措施是規范一級市場的應有舉措。
2021年9月,詢價新規正式落地。詢價機制的變化徹底改變了此前網下機構投資者的集中報價,隨著打新“躺贏”成為歷史,新股首日破發現象或在未來長期存在。
“由于以前新股表現強勢,打新收益可觀,部分網下投資者為搶獲籌碼,出現申購金額遠超實際資金規模等亂象。詢價新規實施后,網下打新生態將被重塑。”滬上某券商資本市場部人士表示,新股破發能夠警示投資者在報價過程中更加謹慎,市場化發行有望更加規范化、專業化。
“網下打新中的違規亂象很難一步到位清除,相關部門也在減少整體風險的同時漸進式改革。未來需要通過監管、自律組織、投資者等多方共同探索,推動打新市場規范發展。”上述券商資本市場部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在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背景下,參與網下打新的投資者更應該嚴格秉持“科學、獨立、客觀、審慎”的原則。網下打新投資者應強化網下詢價和申購內控管理,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減少操作失誤和杜絕違規行為。此外,主承銷商也應當勤勉盡責,督促網下打新投資者合規參與網下詢價和申購業務,共同維護新股發行秩序。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