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證券日報》記者據證監會網站、京滬深交易所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873家企業IPO排隊中,其中,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分別有231家(含12家已通過審核未獲取批文)、159家、413家和70家。另據Wind數據統計,已經拿到IPO通行證,但尚未發行、正在發行或發行結束未上市的企業有36家,合計募集資金約924.62億元。
展望2022年,業界預計,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有望落地,IPO數量和募資金額或進一步提升,再融資規模也將保持穩中有升。從行業角度看,IPO和再融資仍將偏向高端制造業和科技行業。
“目前京、滬、深三個證券交易所IPO排隊企業逾800家,預計2022年IPO數量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從結構上看,主板實施注冊制預期臨近,2022年主板IPO數量和募資金額占比將上升;北交所熱度有望延續,數量占比也將提升。”華泰聯合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融資結構來看,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秉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IPO可能將呈現和2021年相似的特征,即高端制造業、硬科技相關行業獲得更多IPO融資支持。
再融資方面,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A股再融資金額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長6.17%。從行業(Wind二級行業)來看,材料Ⅱ、資本貨物、銀行和技術硬件與設備行業的再融資規模較高,均超千億元。
“A股再融資和二級市場走勢相關,目前A股的寬幅震蕩走勢有利于再融資項目的發行,預計2022年再融資規模將保持穩中有升。”張雷表示。
張秉文認為,2022年再融資仍將偏向高端制造業和硬科技行業,但具體行業會受二級市場走勢影響,預計估值上漲的行業再融資需求得到滿足的可能性更大。
從融資結構來看,定增和可轉債是企業再融資的主要工具。2021年,517家公司定增募資8993.8萬元,定增公司數量和募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37.87%、8.11%;127家公司發行可轉債募資2743.85萬元,數量同比下降38.35%,募資金額同比增長10.85%。
對于去年可轉債發行情況,張雷認為,能成功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總體來看質地較好。2021年可轉債發行數量下降,但募資金額增速較快,反映出資金配置優質上市公司的大趨勢,預計2022年這一趨勢仍將延續。
“2021年定增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多處于新能源產業鏈中,公司股價大多出現明顯上漲。在股價上漲的行情中,定增的‘折扣’效應對股東更有吸引力。”張秉文表示,相較之下,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大多歸屬于銀行、交通運輸等股價持續低迷的行業。因此,2022年再融資結構是否能延續2021年的趨勢,更多取決于股票市場的走勢。
17:55 | 周期錯配“時間差風險”得以修復 ... |
17:55 | 高度關注入境游市場 南方航空制定... |
17:55 | 做好應對周期準備 吉鑫科技多線著... |
17:55 | 興業銀行一季度業績會:凈息差走勢... |
17:55 | 新元科技即將變更為*ST新元 財報... |
17:55 | 影視行業寒冬之下 愛奇藝如何破局... |
17:54 | 融創服務以8.26億元出售彰泰融創智... |
17:54 | 浦發銀行交出2025年首季經營單:數... |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