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期盼已久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今日正式“落戶”中國香港。
2022年1月1日,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交所引入新規則,設立全新SPAC上市機制,并自當日起生效。這也是繼美國、新加波等資本市場后,又一個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資本市場。
港交所引入SPAC上市機制
2020年至2021年,SPAC熱潮驅動美股IPO回暖。《證券日報》記者查閱SPACInsider數據發現,2020年共有248家SPAC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累計募資達833.35億美元,首次超越傳統IPO上市模式。2021年,美國SPAC的IPO數量高達613家,總募資額達1623.94億美元。
在上述背景下,港交所自2021年起加速引入SPAC上市機制,不到一年時間即正式推出。
對此,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香港交易所致力于提升中國香港市場在國際上的吸引力、競爭力和多元性。增設SPAC上市機制,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希望,通過引進SPAC上市機制,允許經驗豐富、信譽良好的SPAC發起人物色新興和創新產業公司作為并購目標,扶持一些富有潛力的企業新星茁壯成長、邁向成功。”
2021年9月17日,聯交所刊發咨詢文件,就中國香港推行SPAC上市機制征詢市場意見;2021年12月17日,聯交所正式發布上市機制規則,與咨詢文件相比,存在多方面變化。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新公布的SPAC規定,在SPAC機構專業投資者人數、SPAC董事要求、投票權與股份贖回權捆綁、強制性獨立PIPE投資和權證攤薄上限等方面要求略有放松,但部分監管要求仍比新加坡和美國更嚴格。整體來看,SPAC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更簡單、更快速的上市方式,對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市值企業具有較大吸引力。從中長期發展前景來看,SPAC機制落地后,有望增加港股的IPO活動,優化港股市場流動性環境。”
引入SPAC上市機制,將為香港股市帶來哪些發展機遇?中信證券非銀團隊表示:“SPAC上市機制與傳統IPO形成互補,爭奪優質上市資源,進一步鞏固新經濟的主戰場定位。港交所對吸引更多優質資產、強化自身新經濟集聚效應的決心有目共睹。傳統IPO輔以SPAC制度,將增加潛在標的融資的途徑和靈活性,有望吸引更多新經濟增量不斷進入港股市場,加速打造新經濟投資的主戰場。”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通過引入SPAC制度,港交所有望吸引大中華區擁有資深經歷的管理人和投資人在中國香港發起SPAC,進而帶動更多投資者參與港股投資,中國香港有望成為中國新經濟投資的橋頭堡。更多優質公司赴港上市將加大其作為離岸中國資產和人民幣理財中心的地位。”
陳靂對記者表示:“港股仍然是中概股回歸的首選市場,隨著中概股回歸趨勢增強和SPAC制度落地,預計2022年港股IPO市場將迎來新的增長點。”
在港業務較多的券商將受益
近年來,SPAC在美國資本市場受到投資者熱捧,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等知名投行越來越重視該項業務。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SPACResearch數據發現,2021年約有122家投行“分食”美股SPAC市場,較2020年增加50多家。承銷商參與單數排名前三的依次為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分別為52單、49單和45單。
隨著直接融資占比不斷提升,以及國際市場上市模式不斷創新,國內投行或將在SPAC業務中受益。陳靂告訴記者:“本次港交所引入SPAC上市機制,將利好在中國香港業務較多的券商,比如中金公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SPAC上市機制,意味著通過金融創新手段,可充分發揮發行人和投資人的價值挖掘和創造能力,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可以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港交所對SPAC的推廣和實踐,有利于支持創新型、成長型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也有利于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
A股市場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可能性有多大?國開證券分析師王雯預計:“短期內A股市場引入SPAC模式的可能性不大,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北交所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其市場定位短期內不會改變;二是注冊制尚待全市場實行;三是SPAC模式與現有上市規則相沖突,法規制度方面的修改非一朝一夕之功;四是國內投資者教育亟待加強,貿然引入SPAC模式與保護投資者權益的理念相悖。但從中長期發展前景來看,引入SPAC模式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