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這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自證監會2019年9月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簡稱“深改12條”)以來,資本市場迎來諸多新變化。
兩年來,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全面展開,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等一系列標志性改革成功落地,資本市場的制度體系、運行機制、文化理念等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市場生態優化、活力迸發。
兩年來,監管從嚴,法治完善,中國資本市場法治體系逐步成型。從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律的完善,再到圍繞注冊制推行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敬畏法治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兩年來,開放厚植,改革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積極擁抱全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日臻完善,股票及債券紛紛被納入國際主流指數,雙向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專家指出,全面深改向縱深推進,有效提升了市場功能,優化了市場生態,改善了市場預期,激發了市場活力,呈現出嶄新的改革局面。未來,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將加快構建,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將不斷躍升。
市場化改革活力迸發
全面深化改革大大改善了資本市場功能。改革進程中,日益完善的資本市場正在加速改革紅利的釋放,迸發新活力。
注冊制改革是這一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記者了解到,“深改12條”就是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過程中醞釀形成的。開市兩年多來,科創板主要制度安排經受住了市場檢驗,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截至2021年10月末,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352家,IPO融資合計4399億元。
“在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中,科創板扮演‘試驗田’的角色。特別是成功試點了注冊制,探索形成了‘一個核心(信息披露)、兩個環節(交易所審核、證監會注冊)、三項市場化安排(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市場化的新股發行承銷機制和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審核注冊機制)’注冊制架構,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華泰聯合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雷對記者說,科創板的制度創新收到了較好效果,并在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中充分借鑒,得到存量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是此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主題主線。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通過統籌協調,進一步深化基礎制度改革,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
“2019年以來共有76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退出,其中強制退市42家,是過去10年的3倍,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再融資新規并適度放寬減持限制,實行小額并購重組快速審核,豐富定向可轉債等并購支付和融資工具,允許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為優質企業提供更多融資便利;修訂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規則,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中國人民大學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認為,過去兩年來,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呈現諸多新面貌。
簡政放權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2019年以來,證監會取消和調整10余項行政許可,取消約26%的備案事項;加快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同時,堅持放管結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避免簡單地一放了之。
法治化建設蹄疾步穩
法治興則市場興,法治強則市場強。成熟的資本市場必然是一個法治完備的市場。“深改”以來,資本市場法治供給加速推進,監管威懾力大幅提升。
進一步加大法治供給是加強法治化建設的必然選擇。2020年3月實施的新證券法確立了證券發行注冊制度,引入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大幅提高了違法成本。今年3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四類犯罪大幅提高懲戒力度。
提升稽查處罰效能是法治化改革落地生根的重要體現。中辦、國辦7月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完善了中國特色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隨后,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9月16日成立并召開第一次會議,最高檢駐證監會檢察室9月18日揭牌成立,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立體追責體系初步形成。嚴厲查處康得新、康美藥業、獐子島等一批大案要案,向市場傳遞了強烈的“零容忍”執法信號。
投資者保護始終是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有關部門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破題,首單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康美藥業案開庭審理,首單普通代表人訴訟五洋建設案作出判決,推動代表人訴訟常態化;證監會與最高法建立“總對總”證券期貨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2020年以來共成功調解9000余件,投資者獲賠金額超過28億元;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紅力度,2020年上市公司分紅1.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近期透露,下一步將制定規范性文件,完善投資者保護的司法規則;暢通投資者救濟途徑;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功能,形成投資者保護的合力。
國際化進程持續加快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兩年,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外資持續涌入,國際化進程持續加快。
資本市場在市場、行業和產品開放方面穩步向前。2020年初,取消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全面落實業務范圍國民待遇,目前已有摩根大通、高盛高華等10余家外資控股或全資機構相繼獲批。A股先后納入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知名指數,納入比例逐步提升。近年來,外資持續凈流入A股,截至10月末,外資持有A股市值3.7萬億元,占比4.27%。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證監會堅持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抓好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一系列開放舉措陸續推出,表明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未來,我國資本市場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國際接軌。”
在推動外資入市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在著力推動破除制度機制障礙,吸引境內機構“長期活水”。比如,優化公募基金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支持“長跑型選手”脫穎而出,強化從業人員股權激勵和收入遞延;再比如,積極爭取有關部委支持,放寬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限制性規定。推動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比例上限提升至45%、年金基金配置權益類資產上限比例提高至40%,推動年金基金管理機構長周期考核,積極推動公募基金參與服務個人養老。2019年以來,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比從17.7%提高至23.1%。
新征程更待改革深化
改革的力量讓中國資本市場步入高速發展新階段。未來,改革仍是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不竭動力。
證監會加速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短板,功能互補、有機聯系的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正在加快構建。股市方面,理順板塊架構,統籌完善各板塊定位,設立科創板,改革創業板,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深化新三板改革,建立轉板機制,設立北交所,推動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有機聯系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債市方面,公開發行公司債已全面實行注冊制,6月21日推出的首批9只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產品募集資金合計314億元;期市方面,滬深300股票股指期權2019年12月落地,廣州期貨交易所今年1月設立。
針對部分投行執業質量不高的問題,監管部門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推動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截至9月末,14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10.3萬億元,較“深改12條”實施前增長47%;著力壓實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證監會7月9日發布實施證券公司歸位盡責指導意見,完善質量評價等激勵約束機制;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優化公募基金注冊機制,截至9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23.9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增至8.1萬億元。
“十四五”規劃已開始謀篇布局,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也面臨更高要求。正如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所言:“面向未來,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對資本市場發展規律的認識,尊重市場首創精神,堅持依法治市,學習借鑒國際最佳實踐,把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