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市主板和科創板三季報基本披露完畢。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滬市主板公司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生產經營在“穩”的主基調上,保持高質量發展勢頭。2021年前三季度,滬市1651家主板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3.44萬億元,同比增長21.43%;實現歸母凈利潤3.08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2.9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14%和33.45%。
科創板方面,除中芯國際(為A+H兩地上市紅籌企業,將于11月12日披露三季報)外的351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總體來看,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4839.57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630.2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5%和64%;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毛利率中位數為43.3%,凈利率中位數為15.5%,ROE中位數為7.5%。
近九成主板公司盈利
具體來看,滬市主板近九成公司實現盈利,虧損公司家數及金額持續收窄。1467家公司盈利,占比89%,較去年同期上升2個百分點。其中,超六成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三成公司增幅超過50%。虧損公司18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5家,19家上半年虧損的公司在三季度實現扭虧;虧損金額合計940億元,同比減少3.5%。
分行業來看,主板戰略新興行業表現明顯優于傳統產業。其中,主板航空航天裝備、電氣機械制造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40%;半導體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翻番式增長,單季同比增速達79%。計算機通信制造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37.80%,單季度凈利潤環比增長76%。
相關綠色低碳產業亦表現優異。例如,環保、新能源發電等行業公司受益于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落地見效,實現業績快速增長,新能源發電上游的光伏設備行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6.11%,單季環比增速達21%;下游新能源發電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20%;環保行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7.09%、33.78%。
從出口和消費類企業情況看,前三季度,滬市主板120余家出口型相關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8723.2億元,同比增長15.45%,較2019年復合增長10.23%。但受到外需疲軟、原材料短缺及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上述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37%,環比下降17.75%;隨著各項防控措施及時到位,居民消費顯示出較強恢復勢頭。食品加工、飲料制造、服裝家紡、文化傳媒行業三季度營業收入分別增長8.12%、12.83%、7.43%、7.32%,凈利潤分別增長2.98%、15.31%、311.73%、26.39%,飲食、服裝、文體娛樂等行業持續修復。
雖然滬市主板前三季度整體業績向好,但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出現環比下滑,分別下降1.92%、6.38%。行業層面看,部分行業受宏觀調控政策及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影響,經營壓力加大。如火電企業在煤炭供應緊張且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下,第三季度出現大額虧損,其中4家公司虧損金額超過10億元;房地產行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45.55%,而產業鏈密切相關的建材行業雖前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但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環比均出現下降,業績承壓明顯。
此外,個別公司空心化特征明顯,缺乏自救能力,可能面臨退市出清。
科創板研發投入加大
科創板方面,近七成公司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九成科創板公司營收同比增長,其中38家增幅在100%以上。七成科創板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同比增長,其中80家增幅在100%以上,熱景生物增幅最大,達28999%,主要受益于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海外銷售規模大幅增長。
分行業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六大戰略新興行業均保持增長態勢。其中,新能源行業作為驅動創新增長的“綠色引擎”,在國家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迎來發展良機,以營業收入72%和歸母凈利潤163%的增速位列第一。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復,科創板的生物醫藥公司持續推進新藥研發,借助產品銷售增長帶動業績快速提升,生物醫藥行業前三季度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17%。
科創板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科技與資本循環的功能逐步發揮,科創成色不斷增強。2021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研發支出合計376.7億元,同比增長40%;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數為1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加強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數達到19%;微芯生物等52家公司研發投入強度超過20%。
今年以來多家未盈利上市企業實現跨越發展。2021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多家上市時未盈利的企業實現了業績跨越式發展。例如,神州細胞前三季度營收規模由去年的25萬元成功躋身千萬隊列,艾力斯前三季度營收規模由去年的41萬元升至今年的4.9億元;康希諾、振華新材、艾力斯和滬硅產業4家公司扭虧為盈,其中康希諾前三季度營收由去年的567萬元躍至今年的30.9億元,業績由虧損1.8億元扭轉至盈利13.3億元。
多維度推動高質量發展
上市公司良好業績的取得,離不開治理規范性持續提升。去年11月,上交所曾制定《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簡稱《計劃》),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和證監會工作部署。
目前上述《計劃》已從多個維度進一步深化向好趨勢:一是推動化解上市公司風險。2021年以來,上交所已推動近70家公司解決資金占用或違規擔保,合計涉及金額493億元。質押方面,在去年將高比例質押公司壓降至百家以內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近20家公司化解質押風險。
二是加大違法犯罪查處力度。自2017年至今,近五年內由證監會立案查處涉及滬市上市公司案件共105單,其中2020年立案調查公司30家,2021年至今立案調查公司14家。
三是規范公司治理。抓住“關鍵少數”行為,增強公司實際控制人、董監高誠信和責任意識。2021年至今,上交所共組織召開4場實際控制人培訓,總共涉及300余家公司。同期,累計開展合規類培訓30場,培訓人次6000余人次。
四是嚴格執行退市新規,做到“應退盡退”。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滬市實現各類退市14家,其中財務類強制退市5家,交易類強制退市3家,通過出清式重組和主動退市等方式退市6家。另外,目前41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36家公司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五是鼓勵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常態化召開,為投資者行使股東權利、監督約束上市公司提供了新場景。今年年報期間,滬市主板有約1400家公司召開業績說明會。半年報披露后,滬市主板近700家公司召開了半年報業績說明會。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