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發布;8月6日,一批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集中公布;同日,證監會宣布自即日起開展健全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為更好發揮中介機構“看門人”作用,近期監管部門突出問題導向,完善制度、強化監管,打出一套“組合拳”。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監管部門不斷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提升監管有效性,督促中介機構主動歸位盡責,夯實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基礎,中介機構執業的新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嚴監管督促歸位盡責
近期,監管部門持續強化執業質量檢查力度,督促保薦機構提升執業質量,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
在證監會8月6日公布的一批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中,安信證券、東北證券、華西證券、宏信證券、海通證券、國金證券等被點名,另有多名保薦代表人被采取行政監管類措施。從處罰原因來看,大多與債市違規、投行業務違規有關。
“監管部門從嚴從快從重處罰,展現了對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監管部門一向要求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切實發揮“看門人”作用。注冊制實施以來,監管部門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加大,要求更為嚴格。在新的監管環境下,中介機構應強化責任擔當,全面提升專業能力,加強全流程管控。
同樣是在8月6日,證監會宣布,即日起開展健全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并明確后續將組織開展行業自查、現場檢查,切實提升優化公司治理內生動力,形成長效機制,夯實公司高質量發展基礎。
建制度提升規范化水平
專家指出,在券商和保薦從業人員遭罰的背后,監管部門正在多措并舉,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
在強化監管的同時,監管部門對制度體系的優化也在持續進行。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出,目前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他強調,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加快完善相關辦法、規定。在此背景下,證監會近期發布《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著力提升監管有效性,督促證券公司主動歸位盡責。
“促進保薦機構主動歸位盡責,需從頂層設計出發,對內控制度建設、推動建立投行業務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性要有清醒認識。同時,應加強過程管理,在關鍵環節設置相應的執行標準。此外,要對主要業務人員進行相應培訓,提高專業能力,明確其對相關職責的要求。”中信建投投行業務負責人劉乃生認為,完善制度建設,強化頂層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強調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存在證券違法行為的,依法嚴肅追究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責任,對參與、協助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依法從重處罰。
多舉措加大追責力度
專家指出,促進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工作,需有關方面相互協同、發揮合力。
新證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落地施行,加大了對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行為的刑事懲戒力度。例如,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因在康美藥業審計業務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罰沒5700萬元;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因華澤鈷鎳、千山藥機、康得新等多起審計失敗案件,屢遭證監會行政處罰或立案調查,且在華澤鈷鎳虛假陳述一案中承擔100%的連帶責任。
專家認為,在“行民刑”全方位立體式追責體系下,涉嫌違法的中介機構不僅難以展業,后續還將面臨追責和索賠。在監管部門高壓、精準執法,司法機關專業化、精細化裁判的當下,中介機構只有嚴格守法合規、勤勉盡責,才能行穩致遠。
“證監會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要求,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督促中介機構履職盡責,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日前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結合實踐情況,不斷完善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參與證券業務活動的制度規則,細化相關工作流程和標準等,進一步厘清各主體責任邊界,努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機制,為法院在個案中準確判斷相關中介機構的過錯程度及勤勉盡責情況等提供助力。同時,積極配合最高人民法院修改虛假陳述司法解釋等,不斷完善相關司法制度。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