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在連續兩日大跌之后,7月28日,A股三大指數走勢分化,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跌幅放緩,分別下跌0.58%和0.05%,創業板指上漲1.61%。從資金流向來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連續3個交易日凈賣出后,7月28日,北向資金凈買入80.53億元,年內已累計凈買入2279.48億元。
有分析認為,本周A股回調的“導火索”為近日出臺的平臺經濟、教育培訓等行業的監管政策。然而,這些舉措并非針對相關行業的限制和打壓,而是旨在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有助于增強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本輪A股調整是事件性引發的結構調整,而并非系統性風險。產業政策取向邊際調整、疫情反復是本輪市場調整的主要原因,這些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將逐步消化,不具備持續性,本輪調整空間有限。”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資本市場來看,短期內,消費類和互聯網平臺類個股下跌,更多還是由于前期估值提升較快導致,政策引起的負面預期是市場下跌的直接理由,行業估值由此得到修正。”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我國經濟長期平穩發展、居民實際收入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市場空間大、護城河深度和廣度兼具的公司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業績的增長。
監管政策
旨在規范行業健康發展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義務教育“雙減”政策正式落地。同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告稱,對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中國音樂集團股權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近日出臺的平臺經濟反壟斷、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政策,是為了遏制資本無序擴張、規范引導行業發展,降低教育成本支出,兼顧效率與公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李湛表示,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場不確定性將會逐漸下降,對資本市場的擔憂減弱。隨著市場逐漸建立預期,后續沖擊邊際影響有限。
“拉長視角來看,這些監管政策是為了減輕人民群眾生活負擔、規范市場競爭行為而出臺的,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減少以往限制居民消費、企業投資生產的不利因素,增強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王德倫表示。
流動性整體偏松
回調是對前期估值修正
對于A股近日的下跌,王德倫認為,市場對近期政策涉及領域的負面預期是A股市場回調的催化劑。此外,2月份市場大跌后,3月底以來股市漲幅明顯,部分龍頭個股估值提升較快,已經超過了2月初最高點的估值水平,在未來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部分資金提前獲利了結。而國內政策的變化引起了外資對政策不確定的擔憂,外資流出加速了股市下跌。
李湛認為,本輪調整過程中,A股基本面并未發生明顯惡化,從業績預告來看,上市公司中報業績預喜率高,二季度A股盈利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部分核心賽道的微觀市場交易結構亦未觸及閾值,并未出現今年2月份的情況。因此,綜合來看,本次A股調整屬于多因素共震的恐慌情緒擾動。隨著政策負面沖擊逐漸消化,市場恐慌情緒有望撫平,本輪調整空間有限。在無風險利率下行驅動下,調整后的A股將逐步回暖。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記者發稿前,92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中報業績,其中73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79.35%。
從流動性來看,王德倫表示,市場流動性整體偏松。首先,7月15日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其次,從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看,2020年11月下旬至今,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今年6月份以來下行明顯加速,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96%左右,是去年8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長期來看,A股此次下跌更多是回調。此次跌幅較多的大多是之前估值提升較高的個股,一些估值較低、業績較好的科技成長板塊下跌并不多,有些甚至是上漲的,說明市場正在對前期估值進行修正。”王德倫表示。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